相识·相知·相依
吉林市首届道德模范----吉林市船营区第一小学教师 韩大英
相 识
2011年5月,被评为船营区首届道德模范的我有幸成为中西医结合医院的“星期六院长”。星期六的早晨,全院巡视后我参加了院里的“周工作总结会”。
各个科室的负责人分坐在会议室周围,然后按顺序逐一汇报一周工作的成绩、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对于能及时解决的问题,当即解决;而不能立即解决的,也责成相关领导限期解决。做为星期六院长,在巡视中我发现了一个问题:听到住院的患者说:“被蚊子叮真是烦人。”会议当时就提出解决方法:①现有纱窗,如果出现破损,马上修补;②寻找医院附近蚊源,进行消杀;③各个部门也以利用空酒瓶装上糖水或者带香味的植物(茉莉等)驱蚊。会议结束,我写完简短的总结,换下白大褂,走到医院大楼外时,竟看到相关的人员已经对施工形成的水沟进行消杀了。不禁暗暗惊叹于医院工作之高效。
相 知
2012年8月,母亲心脏病突然加重,奔走了数家医院,医治近一个月后之后,病情丝毫不见好转,这令我们全家人担忧、焦虑。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我领着已年过七旬的老母亲来到中西医结合医院,接诊的心内科史建平主任待人和蔼可亲,耐心细致的询问病情后,不断安抚着母亲的情绪。母亲住院后,史主任和王飞副主任针对母亲的病情给予了快速、有效的治疗。母亲的病情很快好转。由于母亲吃素,王飞副主任耐心地给母亲讲解均衡营养的重要,最终母亲在医生和护士的一再劝导之下,开始科学膳食。
从2012年7月到12月,身患高血压和颈椎病的我分别在医院的骨伤科、心内科和康复科住院治疗。虽然大多数医护人员并不知道我星期六院长的身份,但他们高尚的医德、精湛的医术,时刻温暖着我的心,使我很快痊愈出院。
在骨伤科住院时,我经常驻足于李吉平主任的诊室门口,看他给患者看病。每次他都详细地给患者分析病情,嘱咐生活中的注意事项……对于年老和乡村的患者更是一遍一遍地耐心讲解。每次“听诊”,我都获益匪浅,收获许多相关知识。李主任每次出诊一定坚持看完所有患者,中午不能按时吃饭,已经成为他的生活常态。
在心内科,我和母亲同时住院。当时我的高压180,低压120.不得不暂时离开了热爱的工作岗位。史建平主任和任玉环大夫为我精心制定了治疗方案。经过一段时间的住院治疗,我血压稳定在正常范围,得以重返工作岗位,母亲也好转后出院。
在康复科住院期间,刘东副院长、负责理疗的许向东大夫、窦彬彦大夫,都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在治疗期间,他们总会教给患者康复训练操,并督促患者每天坚持完成。许大夫经常对我说:“我现在给你治疗,是为了将来你无需再治。你一定要每天坚持做这个颈部康复操。”开始时,总是难以坚持,当每天许大夫问询是否做操时,总是敷衍了事。或许是我的“偷懒”被徐大夫察觉了。后来,她让我每次治疗后,在国医堂的空地做一遍康复操,对于我不规范的动作及时地加以纠正。在她的监督和帮助下,很多患者都养成了天天做操的习惯。在治疗的间歇,许大夫和窦大夫总是不遗余力地教给患者一些养生保健的常识。康复科疗区的杨知博大夫做为我的主治医生,对我更是“严加管教”,我想“开小差”的想法却没有任何可乘之机。一次,我陪母亲到康复科孙鹏副主任那里开药,正遇到一位头发花白的七旬老人在候诊,她激动地说,她不是来看病的,而是特意来感谢孙主任的。孙主任妙手回春,治好了困扰她多年的顽固性失眠。为了表达感谢,她把自己在吉林省书画大赛上获奖的一幅画作,送给孙主任留作纪念。医患情浓,令人动容。
做为患者,住院时心里不免悲观失望,或者急躁焦虑,但是在中西医结合医院住院期间,我亲眼所见,亲耳所听,亲身感受的,是这里的医护人员对所有患者关怀备至、不厌其烦地开导,患者心里倍感温暖,大大增强了战胜病魔的信心。
中西医结合医院的白衣天使们,一颗颗为患者着想的拳拳之心,让患者寒冬煨火,春暖融冰。
相 依
患者,患者家属,星期六院长,这不同身份和角色的切换,让我从不同角度更加深入了解了中西医结合医院,更让我对中西医结合医院产生了深深的信任。相识或许是偶然,相依却成为必然。为了方便家里人今后就医,全家一致决定买下医院对面的房子,搬家至此。
在这里,医院的管理高效、科学、规范;医护人员技术追求精益求精,服务追求至善完美,信用追求真诚无欺;在这里,一年四季飘荡着幽幽的药香,一年四季鼓荡着向上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