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132 发布时间:2014-01-23 09:39:56
一、什么是痛经?
妇女在经期或经行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则剧痛昏厥这,称为痛经,可由先天禀赋不足、情志所伤、起居不慎或六淫等引起,并与行经前后冲任、子宫的气血变化密切相关。痛经可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
二、原发性痛经的中医辨证
不通则痛
(1)气滞血瘀: 经前或经行时小腹胀痛,拒按,或伴有胸胁乳房胀痛,或经量少,或经行不畅,经色紫黯有块,血块排除后痛减,经尽后疼痛消失。
(2)寒凝胞中: 小腹冷痛,得热则舒,经色黯,经量少。
(3)湿热下注: 小腹疼痛拒按,有灼热感,或伴腰骶胀痛,经色黯红,质粘腻,平素带下量多,色黄质稠,有明显异味。
不荣则痛
(4)气血亏虚: 经行后1-2日,或经期小腹隐痛,或小腹及外阴空坠感,经量少,色淡,质稀,平素神疲乏力,面色无华等。
(5)肝肾虚损: 行经后一二日,小腹绵绵作痛,腰部酸楚不适,经色黯淡量少,质清晰,或有潮热耳鸣。
三、治疗方法:
西医方法:对症治疗—止痛。如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或甾体类激素避孕药等,但均有不同程度的副作用。
中医方法:辨证是关键,以调理冲任气血为原则,口服中药或配合针灸,穴位贴敷,雷火灸、中药塌渍等疗法,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疗效显著。
四、痛经的中医外治法:
(1)穴位贴敷治痛经:透皮给药,通过皮肤对药物的吸收,经络的传导,达到散寒通络、活血化瘀、理气止痛的目的,尤其适用于年龄较小、服药困难者。痛经症状重者,可配合口服中药,达到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每次月经前7-10天开始,每晚睡前贴敷,晨起取下。贴敷时热敷疗效更佳。三个月经周期为一个疗程。
(2)雷火灸治疗痛经: 采用热渗透力强于普通艾灸三倍的雷火灸,局部取穴,通过热渗透,经络传导,达到温经散寒,通络止痛的目的。经前三天开始治疗,共五天,三个月经周期一个疗程,止痛效果好,安全无毒副作用。
(3)中药溻渍治疗痛经:中药塌渍疗法是以中药为主,通过加热,外敷于局部,通过皮肤的渗透,药物直达病所,有通经止痛,温经活络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