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252 发布时间:2014-01-23 13:20:16
糖尿病属中医“消渴证”范畴,以多饮、多尿、多食及消瘦、疲乏、尿甜(三多一少)为主要特征的综合病证。根据病位、病机及症状之不同,消渴病又有消渴、消中、肾消三消证之称谓,即消渴属肺燥名上消,消中属胃热名中消,肾消属肾虚名下消。五脏不足、情志失调、过食肥甘是其根本病因。
2型糖尿病患者多数并不“消渴”
被现代医学诊断为2型糖尿病的患者绝大多数没有消渴病的“三多一少”症状,且多数人表现为肥胖。其中,无“三多一少”症状者占87%,肥胖、体重超重者占79%。
确立糖尿病中医基本治法
本病病机为“阴津亏耗,燥热偏盛”所致,日久则阴阳两虚,气血虚损,脉络瘀阻,络脉损伤,出现足痛,麻木,腰酸,疖,水肿等,我科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打破传统的“三消辩证”法,并制定规范的生活方式,不但可明显改善症状,还可增加胰岛素敏感性。
中医防治糖尿病有三优势
优势主要体现在转化为糖尿病之前的预防、降糖、减少并发症三方面。
1、对糖尿病的前期预防,目前西医在这方面并没有特别有效的药物。而中医中药可早期干预,达到预防效果。
2、原先中医治疗糖尿病时降糖作用十分有限,而我院开发研制的“芪连降糖片”通过临床证明可明显控制血糖,改善症状。
3、在减少糖尿病并发症方面,对重症末梢神经痛,中医治疗一个月可以明显止痛。同时,中医对糖尿病肾病3期、4期,糖尿病肾衰氮质血症阶段的治疗均有较明显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