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288 发布时间:2014-01-17 10:52:43
重症医学科成立于2004年,立足本院,服务全市,承担本地区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工作,专业范围涵盖急诊医学和重症医学两个二级学科,包括急救中心及重症监护室。学科发展至今,队伍建设不断加强,技术力量雄厚,急救医疗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科研和教学工作有序开展,诊疗仪器设备先进,服务功能齐全。经过多年努力,科室取得长足发展,2007年被评为吉林市急救医学重点专科建设单位,2010年被评为吉林省中医药管理局第二批重点学科建设单位,2012年被评为吉林省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重点专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重点专科、被吉林市卫生局确定为吉林市急救医学科质量控制中心,2013年被成功申报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吉林省重点研究室(地市级)。
一、强大的团队救治力量
现科室共有医护人员60余人,其中,主任医师7人,副主任医师5人,硕士研究生7人。在刘婉嫣主任的带领下,按照学科的发展计划,选派优秀医护人员到专科医院进修学习,提高整体水平,始终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经过多年的急危重症临床实践,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形成了一支技术力量雄厚的学术梯队。
(图1为急救中心部分医护人员及专家教授合影)
(图2为重症医学科充满活力的团队合影)
二、顺畅的生命抢救通道
急救中心全年24小时对外开放,设有多学科联合诊区,设备先进,功能齐全,能满足各功能区的需求,拥有一支经过急救医学专业培训的高素质医护人员。急救中心布局合理,环境整洁,有独立的挂号室、急诊药房、急诊收款处、急诊超声室、急诊检验科、急诊放射线科及急诊CT室,设有观察室、抢救室、手术室、重症监护室。根据现代急诊医学发展的趋势以及我院的具体情况,确立了急救中心内、外科并重的急诊急救系统,确定了中医学的急诊急救方法与现代医学急诊急救方法相结合的学术发展方向。
(图3为急救中心通过绿色通道转运重症病人时密切关注、谨慎小心的照片)
(图4为重症医学科团队抢救药物中毒儿童的照片)
三、优质的监护环境设施
重症监护室拥有自动层流空气净化系统和中央空调,科室采取全封闭式特护管理,病人家属每天在规定时间入室探视,并且为患者家属提供了陪患休息室,其目的是最大限度的防止外源性病菌感染,同时让病人最大限度地得到亲人的关爱,保证最大限度的为病人提供专业优质的医疗护理服务,此举为全国首创。科室建筑面积约800平方米,开放床位数15张,同时设有5个独立循环的隔离抗交叉感染病房。设备先进、配备齐全,如:金宝CRRT机、美国BP-840呼吸机、飞利浦无创呼吸机、飞利浦转运呼吸机、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血气分析仪、血流动力学监测设施、简易呼吸器、心电监护仪、除颤仪、心电图机、气管插管器械、抢救车、多功能抢救床、床旁X光机、输液泵等省内顶尖设备,能够对各种危重病人提供多方位的监测技术及脏器功能支持手段,在各类急危重症救治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其中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处于省内先进水平。
(
(图5为重症医学科层流洁净病房建成,图片左侧房间为隔离负压病房,为重症感染患者提供了最优的诊疗环境)
(图6为科室现有呼吸机、除颤仪,国内知名,曾被广泛应用于汶川、玉树、雅安地震中重症伤员的呼吸支持)
(图7为重症医学科特护人员认真工作,精心护理的照片)
三、成熟的急危重症诊治
科室擅长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急危重症患者,在急性心肌梗塞、不稳定心绞痛、各种恶性心律失常、急性左心衰竭、急性肺水肿、心源性休克、高血压急症、急性主动脉夹层、急性肺栓塞、急性呼吸衰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严重支气管哮喘、重症肺炎、神经内科急症、各种危象、创伤尤其是多发伤、复合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等疾病的治疗上,疗效独特,处于省内领先水平。尤其在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脓毒症、蝮蛇咬伤、呼吸衰竭、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急性肺损伤、猝死的心肺脑复苏、恶性的心律失常等治疗方面,制定了严谨的诊疗规范,得到多为国内知名医疗院士认可。成熟的生命支持、营养支持、呼吸支持、血液灌流、血液净化等技术水平,不断优化接轨国际。
(图8为重症医学科血液灌流技术救治急性有机磷中毒病人的照片,病人痊愈出院)
(图9为气管插管病人的呼吸支持,病人痊愈出院)
重症医学科特色
1.对多种常见中医急危重症能以“中西医并重,发展中医药”为原则进行抢救,大量使用全国重症医学科必备中成药和本院独特中成药进行心脏急症、脑血管急症、休克等各种急症救治,充分发挥了中医药在急重症治疗上的优势和特色。
2.率先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蝮蛇咬伤,尤其是自治中药“蚯蚓泥”外敷法,疗效独特。而推广应用结果显示,这一疗法在蝮蛇咬伤的治疗上非常成功,科研外敷“蚯蚓泥”治疗蝮蛇咬伤临床研究获吉林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005年至今,已成功救治蛇咬伤患者700余例,治愈率为100%,无一例死亡。这项先进技术填补了吉林地区在该领域的技术空白。
3.采用“三证三法” 治疗脓毒症,即毒热证和清热解毒法;瘀血证和活血化瘀法;急性虚证和扶正固本法,一定程度上使本病的病死率降低,显示了中西医结合在防治脓毒症中的优势地位。
4.采用自拟“金荞麦雾化剂”雾化吸入治疗呼吸衰竭,同时对于呼吸机辅助通气的患者,配合自拟方“呼衰大黄汤”保留灌肠,能较快控制肺部感染,减少机械通气时间,减少无创通气的副作用。近年来,我科室通过中西医结合疗法在呼吸衰竭的治疗上,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5.采用血液灌流联合中药灌肠治疗急性药物中毒,加速毒物的排泄及消除化学性炎性损害,有效的防止毒素的再次吸收,提高了救治成功率,缩短了住院时间,降低了住院费用,在药物中毒患者的救治中,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效。
6.采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治疗急性肾功能衰竭、全身炎症反应综合症(SIRS)、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和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症(MODS)等多种危重病,临床经验丰富,疗效显著,处于省内先进水平。
急诊绿色通道
重症医学科急诊室设有分诊台、抢救室、诊查室、手术室、急诊留观病房、急诊收费、急诊化验、急诊药房、急诊B超、急诊放射等多个区域,这些区域布局紧凑,流向合理,均有醒目的标志及引导指示标牌,有利于急诊病人就诊。科室将急诊室分为A、B、C三个区域,A区为宽敞明亮的候诊、挂号、分诊和急诊内、外科就诊大厅,主要为方便危重病患者就诊而设。B区为内、外科抢救室,装备有先进的抢救仪器和设备,如简易呼吸器、心电监护仪、除颤仪、心电图机、洗胃机、气管插管器械、呼吸机、多功能抢救床、床旁X光机、全自动生化分析、血气分析仪、血液净化装置、双螺旋CT、导管室等,主要负责对急性心脑血管疾病、急性中毒、休克、多发伤等濒死和急危重病的抢救。C区主要为急诊常见病,多发病就诊而设。救护车一到,分诊护士立即将平车推到救护车旁,协助家属将病人抬上平车,同时护士了解简单的病史及症状,根据病情,决定病人是否进抢救室抢救。确定需抢救者,立即推入抢救室。救护车可直接开进急诊大厅抢救区,保证病人第一时间进入抢救室。抢救室护士立即给病人测量生命体征、吸氧、监护、开放静脉通道等,同时急诊值班医生立即对病人进行问诊和全面查体,做出初步诊断,根据病情决定是否开放绿色通道。病人需做辅助检查,如病情允许搬动,则由导医和值班医生全程陪同;如病情不允许搬动,则在抢救室行床边检查;B超、拍X线片、化验取血等。各辅助科室医生接到抢救室床边检查电话邀请,在5分钟内到达抢救室。各项挂号、检查、治疗、用药等手续简化,先检查,先用药,后补交费、取药等手续,如无家属,则导医或护士代办。进入绿色通道的病人,出示有效证件(或病情危重无证件),急诊二线医生负责登记其病情及所欠费用,并在各项检查及治疗单上盖章签字,相关辅助科室凭检查单上的绿色通道印章优先检查。如病人需住院治疗,急诊二线医生同样在住院通知单上盖章签字,住院处见到绿色通道印章,以最快的速度办好住院手续,值班医生事先电话联系好相关科室床位,值班医生和导医共同陪送病人到病房,并做好交接手续。如病情涉及多个科室或需紧急手术治疗,急诊值班医生在抢救室电话请相关科室会诊,会诊医师必须在10分钟内到达,共同研究病情及治疗方案后,需紧急手术的,在抢救室完成所有术前准备,如放置胃管、尿管,备血,术前谈话签字等,病人由医生陪同直接推送手术室。绿色通道的建立和不断完善,极大地提高了危重病人的抢救成功率,尤其是突发事故、突发疾病、群体伤的救治,突出了“急”的特点,达到了“救”的目的。我院自建立绿色通道以来,从未发生因无经费而延误治疗的情况,造福于一方百姓,也为医院赢得了声誉,使我院成为患急病、重病患者的首选,打造了急诊的品牌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