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138 发布时间:2014-01-03 13:43:52
![]() |
随着经济的发展,各种心理压力逐渐增加,情绪障碍成为困扰人类的主要问题。有些躯体的不适可能有不良的情绪有关。
心身疾病是指心理社会因素在发病、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躯体器质性疾病和躯体功能性障碍。心身疾病必须具有与躯体症状相关的体征,有明确的器质性损害。心身疾病通常涉及到的是植物神经系统所支配的系统或器官。
1971年日本精神身体医学会提出的心身疾病的定义:躯体症状为主,在诊断和治疗中,心理因素具有特别重要意义的疾病。
1977年美国的“心理生理性疾患”的定义:这类疾病不仅表现器官功能障碍,还有病理形态变化,而且心理因素起重要作用,并导致气管和<内脏组织进一步病理变化,使之恶化。
心身疾病的分布趋势
性别:女>男;年龄:中年更年期最高;地区:城市>农村;工业发达>不发达;工作性质:脑力>体力。
心理可以定寿命
空气、水、食物、生活方式、生活习惯,这些都有可能影响一个人的寿命。那么,心理对寿命有多大的影响呢?
心理学家们研究了180位修女,修女们过着有规律的、与世隔绝的生活,她们吃同样的食物,不抽烟也不喝酒,她们有相似的生育史和婚史,都没得过性病,拥有相同的社会地位和医疗条件。所以,各种影响判断的外在因素,在修女这个人群中似乎都被剔除。但是,修女们的寿命和健康情况仍然有很大差异。用心理学量表给这些修女们的幸福感评分后,人们发现,有幸福感的修女90%年过85岁仍然活着,没有幸福感的修女只有34%仍然在世。同样,有幸福感的修女,到94岁,仍有34%的人在世,而没有幸福感的修女,只有11%仍然活着。
病由“心生”
众所周知:很多人在遇到重大挫折后,或诱发疾病,或旧病加重,或死亡。哈佛大学学者用40年时间,对204位21~46岁之间的成年人进行跟踪调查发现,在59位心理健康状态良好、过着舒畅精神生活的人中,只有2人在55岁时得了重病,其中1人死亡;而48位心理有问题、得不到舒畅精神生活的人,都在55岁之前死亡。
美国新奥尔良奥施纳诊所统计,在500个连续求诊入院的肠胃病人中,因心理与情绪不好而致病者占74%;美国耶鲁大学医学院门诊部统计,在求诊病人中因心理与情绪问题而致病者占76%;在中国内科领域中,71%的患者均为心因性疾病。
心理与皮肤疾病
皮肤是一种心理器官。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皮肤与神经系统“同源”,心理因素最易波及皮肤。心理问题可引发多种慢性或难治性皮肤病。
紧张、焦虑等情绪可引起机体应激反应、发生内分泌功能失调,促进血管壁或组织细胞释放缓激肽、组胺等介质,作用于靶组织引起一系列反应:如皮肤血管收缩、扩张,汗腺、皮脂腺分泌,立毛肌收缩甚至刺激角质形成和细胞增殖等,诱发或加重原有皮肤病。
心理与功能性胃肠疾病
Walkeretal对IBS患者进行精神心理分析,综合多组研究发现,54~100%IBS存在精神心理异常。65%的FD(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将焦虑作为第一主诉;肠粘膜下大量神经丛、神经内分泌细胞,具有第二大脑之称。脑-肠轴是指神经内分泌与免疫介导的,心理社会因素调节的胃肠道与大脑之间的双相整合系统;心理影响胃肠功能,胃肠也可影响大脑功能与心理。
心理与肿瘤
90%以上的肿瘤患者与心理、情绪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精神创伤、不良情绪都有可能成为癌细胞的促发剂。
常见心身疾病
消化系统: 胃或十二指肠溃疡、神经性厌食、神经性呕吐、溃疡性结肠炎。
心血管系统: 冠心病、原发性高血压、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心脏神经症。
呼吸系统: 支气管哮喘、神经性咳嗽、过度换气综合征。
皮肤: 神经性皮炎、瘙痒症、牛皮癣、慢性荨麻疹、湿疹。
内分泌系统: 甲状腺机能亢进、肥胖症、糖尿病、更年期综合征。
神经系统: 睡眠障碍、紧张性头痛、偏头痛、植物神经功能失调。
泌尿生殖系统: 月经紊乱、经前期紧张症、功能性子宫出血、性功能障碍、激惹性膀胱、遗尿症。
骨胳肌肉系统: 腰背痛、书写痉挛、肌痛。
恶性肿瘤:乳腺、子宫、卵巢、肺癌、肝癌、胃癌
其他:咽部异物感、美尼尔氏综合征、原发性青光眼、口腔炎。
因此,保持快乐的心情对于健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让我们笑口常开,乐观地面对生活的快乐与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