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很多妈妈都认识到,钙对于宝宝的生长非常重要,也很注重给孩子补钙,可是为什么很多宝宝还是缺钙呢?其实,要达到有效补钙的目的,就需要提高宝宝对钙的吸收能力,而不是单纯地提高摄入总量。五脏中的脾和肾对钙的吸收影响最大,妈妈在帮宝宝补钙时,一定要注意从健脾补肾入手。中医认为“肾主骨”,意思就是说骨质的生长和牢固主要是受肾的控制。在现代医学研究钙的代谢情况时发现人体的肾脏对体内钙的调节、平衡起着主导的作用,同时也是钙主要的排泄途径。当肾脏过来血液时,肾小球会过滤出很多的钙物质。接着肾小管就会对钙进行重新吸收,最后就只会有一小部分的钙从尿液中排出。这项研究表明人体的肾对减少排出钙物质有很大的帮助。中医认为脾主运化,主升清,各种营养成分、精微物质都要通过脾来消化吸收并运输到全身各个地方,所以有“脾为后天之本”的说法。很多宝宝在调理补钙的情况下出现便秘、厌食等副作用,是因为宝宝脾气不足,不足以消化吸收这些补充进去的钙剂所造成的。所以,中医认为增加宝宝对钙的消化能力,关键在于调整宝宝体质,增强宝宝脾和肾的功能。
补钙是一个现代人很重视的问题,从小孩到老人都在强调钙的补充和吸收。缺钙的时候可以引起骨质疏松、抽筋、小儿夜哭等症状。现在钙剂产品很多,人们有很大的选择余地。但是很多人都希望掌握科学的补钙方法。
人们发现随着年龄的增加,人体对钙吸收率会下降,钙排出量会增加。为了补充流失的钙,人们研究出了各种有机、无机钙,以求适应各类人群不同的补钙要求。许多人认为可以通过补钙,使更多的钙留存在体内,从而修补和填充骨骼。但研究发现,吸收入人体内的钙有相当部分经过代谢,最终排出体外,当钙的留存能力低下时,补多少钙就多排出多少等量的钙,补钙的目的就无法达到了。所以我们不能只看到摄入的钙总量而看不到代谢、排出的钙。因此,要达到有效补钙的目的,就需要提高人体留存钙的能力,而不是单纯的提高摄入总量。
中医认为肾主骨,意思就是说骨质的生长和牢固主要是受肾功能的控制,因此补钙的核心在于补肾。现代医学研究钙的代谢时,发现肾脏对人体内钙的平衡起主导作用,是钙的主要排泄途径之一。肾脏过滤血液的时候,肾小球会过滤出大量的钙(肾小球每日滤过钙量约为10克),然后通过肾小管对钙的重新吸收,最后只有小部分钙从尿液中排出(成人每日约200毫克)。这个研究表明,肾功能对体内留钙,减少排出是非常重要的。
对于摄入量不足的缺钙,自然是应该以增加食物钙的摄入为主,对于留存能力不足,则需要调理肾的功能来增强钙的吸收留存能力。中医补肾食疗方很多,这里介绍一个适用于有腰膝酸软、下肢无力、头晕目眩、手足不温等肾阳虚症状的食疗方
1.枸杞地黄骨头汤
方法是:选猪或羊腔骨(扇骨也可以)500克,枸杞20克,熟地黄15克。骨头清水洗干净后,加入适量姜片和少量酿醋文火一起炖熬,2~3小时后加调料即可食用。枸杞性味甘平,《食疗本草》中记录它有“坚筋耐老,补益筋骨”的作用。熟地黄味甘,性微温,有滋阴补血,益精填髓的作用,在这里和枸杞相须为用,补肾健骨。加上骨头汤中加入醋,有助于骨头里的钙质释出,让我们更容易吸收到钙质。这个食疗方,既能补充钙,也能补肾,是个相当不错的补肾健骨食疗汤。
2.鲜北山楂或中药店里的北山楂片(没霉变)10克,清洗后浸泡半小时,倒掉水,加土鸡蛋一个(洗净,打碎),和水一起烧开,小火再煮半小时。煮好后,给孩子喝,上下午各一次。
注意事项:
1、量要从少到多,根据孩子情况而定。
2、大人要先尝,不能太酸,只能略为有酸味,如太酸,应加开水稀释。
3、孩子喝时,不能过热或过凉.
4、不能储存过夜.
5、烧的锅,只能用铝锅或玻璃锅,其它的锅不能用。
同时再适当晒太阳,赤脚走路,效果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