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疗效评估
阅读:87 发布时间:2015-06-29 14:54:19
一.红细胞疗效评估
1.精确计算
红细胞2,3-DGP水平和携氧量的关系可用下列公示计算:
Y=0.34X+3.5
Y是携氧量,用每100ml血液含氧量的ml数表示,X是红细胞的2,3-DPG水平,用μmol/gHb表示。
2.粗略计算
一般输注2U悬浮红细胞大约可使血红蛋白升高10g/L,红细胞容积升高0.03。由于在临床检验中血红蛋白检测误差允许值±10g/L。因此,临床判断输注红细胞制剂是否有效,应在输注后血红蛋白升高至少20g/L。
二. 粒细胞疗效评估
输注后观察患者感染是否得到控制或体温是否下降,而不是观察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绝对值是否增加。
主要是由于中性粒细胞输注后很快离开血循环,而在肺部积聚,以后重新分布于肝,脾,感染病感染时粒细胞常移动至炎症部位。因此,不能以外周血粒细胞数评价输注疗效。
三. 血小板疗效评估
1.精确计算
通常评价血小板输注后的疗效,应对患者进行血小板计数,包括:输血前计数,输注后1小时计数,输注后24小时计数,同时要计数输注的血小板总量。一般以血小板计算增高指数(CCI)和输注后血小板回收率作为判断标准。
(1)血小板计数增高指数又称血小板纠正计数指数(CCI)=绝对增加数×体表面积(㎡)÷输入血小板数(×1011).
CCI大于10表示有效;输注后1小时测定值一般认为CCI小于7.5~10.0认定为输注无效。
(2)输注后血小板回收率又称血小板恢复百分数(%)=(绝对增加数×血容量(L)×100%)÷输入血小板总数的2/3(因有1/3进入脾脏)。
回收率:1小时应大于60%,24小时应大于40%。
2.粗略计算
体重50kg患者输注2U机器单采浓缩血小板可使机体血小板计数升高30×1010/L。
四. 血浆与冷沉淀疗效评估
以凝血因子Ⅷ活性增高为疗效评估指标。新鲜冰冻血浆15ml/kg或冷沉淀15IU/kg,每12h输注1次,连续输注2次后,凝血因子Ⅷ活性可增高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