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院简介
·
主办单位:吉林省吉林中西医结合医院
吉ICP备14000575号
网站首页
医院概况
新闻动态
临床医疗
医生风采
临床护理
教学科研
党群工作
就医指南
人才招聘
耳鼻咽喉科
|
儿科
|
肛肠科
|
骨科
|
神经外科
|
妇产科
|
骨伤科
|
风湿科
|
康复科
|
肝胆脾胃病科(消化内镜中心)
|
脑病科
|
心血管内科
|
皮肤科
|
治未病中心
热门搜索:
腰椎间盘突出
糖尿病
风湿
类风湿
中西医结合
您当前的位置:吉林省吉林中西医结合医院 >>
医疗特色
联系方式
地址:吉林省吉林市船营区长春路9号
邮编:132012
电话:0432-65010533
0432-65010567
0432-65010666
信箱:jlzxyjhyyyzxx@163.com
火针疗法 带状疱疹患者的福音(康复科:黄晶石)
阅读:513 发布时间:2016-02-03 09:33:07
前不久,旅居美国的吴先生,在乘机回国途中,腰部忽然出现痛感,在航班飞行十几个小时内疼痛不断加剧,并延着腰部往下出现大片集簇状小疱疹,这让吴先生非常害怕。回到家里后,亲属马上陪他来到吉林中西医结合医院。
经过吉林中西医结合医院国医堂黄晶石医生诊断,吴先生得的是急性蛇串疮。根据吴先生的病情,黄医生马上对其进行了中医火针疗法。几针下来,症状与疼痛减轻,这让吴先生及家人非常高兴,但因其时间安排非常紧张,第二天还要去外地办事,为了不耽误治疗,黄医生特意将火针疗法的方案写明并交给吴先生,叮嘱他到达目的地后必须到医院根据方案继续疗程。可是第三天,吴先生急冲冲又找到黄医生,原来他去办事空余时,去了当地几家大医院都没有火针治疗科室,吴先生在失望和疼痛中,不得不匆匆结束行程马上回到吉林。在黄医生精湛的中医火针技术和完善的医治疗程下,让吴先生烦闷不已的带状疱疹彻底治愈,目前已愉快的回到美国工作生活。
火针疗法历史悠久
在中医典籍鼻祖《黄帝内经》中,火针被列为“九针”之一,是中医针灸疗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来说,火针是用火烧红的针尖迅速刺入穴内,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在《灵枢•官针》中有“淬刺者,刺燔针则取痹也”,在《伤寒论》中也论述了火针的适应证和不宜用火针医治的病候,而《千金翼方》有“处疖痈疽,针惟令极热”的论述。“火”,是火针疗法的鲜明特性,以直接快迅的方法将“热”送达到患病部位,起到“温”“通”、“补”、“消”等作用,对一些疑难杂症的治愈有着其他治疗技术无法达到的功效。
蛇串疮是一种皮肤上出现成簇水疱,呈带状分布,痛如火燎的急性疱疹性皮肤病。因皮损状如蛇行,故名蛇串疮;因每多缠腰而发,故又称缠腰火丹;本病又称之为火带疮、蛇丹、蜘蛛疮等。清•《外科大成•缠腰火丹》称此症“俗名蛇串疮,初生于腰,紫赤如疹,或起水疱,痛如火燎。以成簇水疱,沿一侧周围神经作带状分布,伴刺痛为临床特征。多见于成年人,好发于春秋季节,相当于大家在生活中说到的带状疱疹。
火针疗法 花小钱治大病
火针疗法可引热外达、清热解毒。火性属阳, 阳可升散, 开泻畅达, 火针疗法有引气和发散之功,温通之性强而力量集中,能直达肌肤筋肉,因而可使火热毒邪外散,引热外达,清热解毒,即“以热引热”,“火郁发之”。通过灼烙人体腧穴腠理而开启经脉脉络之外门,给贼邪出路,达到开门驱邪之功,加上火针针身较毫针粗,借助火力,出针后针孔不会马上闭合, 使有形之邪可以直接排除体外,使邪毒得清。所以,火针疗法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带状疱疹并有独特之功效。
吉林中西医结合医院开展的火针疗法具有良好的效果和实惠的价格,主要用于各种疼痛、泄泻、月经不调、痛经、骨关节疼痛等,在通常情况下运用火针治疗内科、外科、骨科、妇科、皮肤科、五官科的一些常见的疾病,一般都可以取得较好效果,赢得了广大患者的信任。
上一篇:
【患者心声】“火针”疗法解救了我
下一篇:
中医新技术--贴针灸(针灸科疗区)
仪
器
设
备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检查(OCT)(德国海德堡公司)
眼底血管造影检查仪(德国海德堡公司)
多波长眼底激光治疗仪(德国蔡司公司)
美国飞利浦超声诊断设备
皮肤科MORA生物物理治疗仪
皮肤科—掺钕钇铝石榴石激光
皮肤科—红蓝光治疗仪
皮肤科—光子嫩肤机
皮肤科—窄波UVB
泌尿外科——红激光治疗仪
经鼻胃镜EG-530
美国GE钼铑双靶乳腺照相机
医
院
环
境
首家体检中心
环境设备
医院环境一览
病房一角
医院环境
亲情服务
首页
|
医院概况
|
新闻动态
|
媒体报道
|
名医专家
|
医院环境
|
预约挂号
|
在线咨询
|
网站公约
版权所有·
吉林省吉林中西医结合医院
医院地址:吉林市长春路9号 邮 编:132000 网址:
www.jlzxyjh.com
联系电话:0432-65010567、0432-65010533
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的依据问题。
吉ICP备14000575号
吉市卫网审【2013】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