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吉林省吉林中西医结合医院 >>
工作动态
就诊流程 来院路线
联系方式
地址:吉林省吉林市船营区长春路9号
邮编:132012
电话:0432-65010533
   0432-65010567
   0432-65010666
信箱:jlzxyjhyyyzxx@163.com
施岐黄之术 展鸿鹄之志

阅读:178 发布时间:2017-09-25 09:15:48

施岐黄之术  展鸿鹄之志
                                                                                                ——吉林省吉林中西医结合医院荣获全国卫生计生系统先进单位纪实

       8月17日,在北京召开的全国卫生计生系统表彰大会传来喜讯,吉林省吉林中西医结合医院荣获全国卫生计生系统先进集体这一荣誉称号。
  喜讯传来,全体医务人员百感交集:这个梦追了许多年,期间浸透着多少欢乐和汗水,经历了多少成功和坎坷。都伴随着开拓者和奉献者的漫漫征程,一路走到辉煌的今天。
风雨兼程  拼搏进取锻造名院品牌  
  可以说,吉林省吉林中西医结合医院的发展,与吉林市的建设和发展血脉相连!
  她始建于1953年,是一所集医疗、科研、教学和预防保健于一体,具有中西医结合特色优势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尤其是近10年来,是吉林省吉林中西医结合医院迄今为止发展最快,变化最大,实力最强的时期。随着医院外科大楼拔地而起,医院的发展突飞猛进。如今,医院已经占地面积2.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6万平方米,编制床位1000张,现有职工1184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068人,副高级以上职称253人,设有29个临床科室,9个医技科室,5个医辅科室,14个职能科室,28个病区;拥有国家级健康管理示范基地,吉林市首家现代化专业体检机构——吉林市体检中心和国家第三批中医药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试点单位——吉林市治未病中心。
  多年来,吉林省吉林中西医结合医院在市委、市卫生计生委党委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建设人民满意医院”这一奋斗目标,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以创新为动力,以发展为目标,以管理为手段,带领全院干部职工,团结协作,顽强拼搏,通过抓文化、抓教育、抓管理、抓创新等方式,提升医院内涵,提炼出了“和合共生”的医院文化精神,“无边界”的医院理念,“走差异化发展道路”的发展战略、“八个一些”的发展目标及“3D、3R”的实现措施,以“正心、诚意、修身、致知”作为院训,努力铸造特色鲜明的医疗技术和优质服务品牌,使医院各项建设上升到了新的水平。
  自2014年以来,医院连续3年在全省开展的38家医院行风测评中,荣获全省第一,被授予省级文明单位、全省中医药工作先进集体、全省中医医院管理工作先进单位、省卫生行业作风建设优秀单位、省卫生系统思想政治先进单位、市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市卫生工作目标管理先进单位、市优质护理服务先进单位、市文明服务窗口单位等百余项荣誉称号,整体水平走在了全市医院的前列。
医疗创新  驶入特色发展快车道
  吉林省吉林中西医结合医院坚持科学发展,与时俱进,采取一系列措施不断推进医疗创新,把握住一个又一个跨越发展的机遇:不断追踪医学前沿,抢占尖端技术制高点,为吉林省吉林中西医结合医院夯实一流名院根基奠定了基石。
  铸名院、建名科、育名医、施名术,历来是该院的治院追求。“院有专科,科有专项,人有专长”,一直是医院靠科技求发展、全面提升医院品牌的立院之策。围绕这个决策,医院以鼓励开展“新业务、新技术”推动重点专科建设,使全院的医疗技术发展百舸争流。
  为全面满足人民群众对高水平医疗技术的需求,我院敞开大门办医院,开启多元化医疗协作。先后与北京协和医院、北京广安门中医院、北大一、二、三院、吉大一院、三院、长春中医药大学、英国剑桥眼科医院、香港医管局等20余家国内外知名医院和机构建立协作关系,聘请了涵盖33个专业的国内知名专家来院定期坐诊,为百姓提供精准医疗服务,保证天天有省内专家出诊,周周有国内专家出诊,让江城百姓不出吉林市就可以享受到国内、外顶尖专家的诊疗服务;医院以“医疗联合体”为依托,开展专科优质服务,我们与沈阳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组建了“专科医疗联合体”,充分借助沈阳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的技术与优势,定期聘请皮肤科专家来院出诊,参与疑难病例会诊,更好地为江城皮肤病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这些专家的到来,也为医院的发展带来了新理念、新进展,开阔了医护人员的视野,使我院的医疗技术始终能跟上行业的先锋。
  吉林省吉林中西医结合医院立足弘扬传统文化,打造中西医结合特色优势。因此,无论是在文化建设上,还是在诊疗实践中,我院都充分彰显出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坚持走以中医为主,中西医协调发展的道路,这也是医院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
  一方面,我院建立了国医堂中医诊疗区域,把中医的调养咨询、干预治疗、中医康复、中医药文化传播等结合到一起,极大地方便了患者就诊,同时也将中医药文化渗透进人们心中;另一方面针对人们群众日益提高的健康管理需求,将视点放在病前防治上,成立了吉林市健康管理中心,健康管理中心下设吉林市体检中心和吉林市治未病中心。吉林市体检中心针对人们群众日益提高的健康管理需求,将视点放在疾病之前的健康体检和病前预防上。关注健康、亚健康人群,设备先进、技术力量雄厚。吉林市健康管理中心,针对中医体质辨识,采取推拿、按摩、针灸、火罐、刮痧、熏蒸等传统中医干预疗法,以及中药代茶饮、中药药浴、膳食调养、运动指导等中医养生技术,为亚健康人群提供最专业的健康调养服务,大力提高中医药养生保健的作用与功效,打造医院的中医药文化品牌。
管理创新  谱写和谐乐章
  吉林省吉林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人总是有先人一步,快人一拍的超前管理模式意识。他们实行管理换位思考,开辟新型管理模式。
在“无边界”发展理念引领下,医院创新打造“社会办院”管理模式,聘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道德模范和患者代表等55位社会各界人士作为医院的“星期六院长”,直接参与医院的管理与评价,对医院服务、发展决策、干部任用、干部考评等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星期六院长”有职、有位、有权、有为,他们从不同的视角为医院把脉,第一时间反映广大百姓的意见和诉求,医院对此认真进行针对性整改,增强了服务的实效性,这对医院的长足发展、改善医患关系、促进文明和谐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与此同时,医院还发挥社会监督作用,创新干部任用机制。医院坚持在各项管理工作中,以贴近群众诉求为重点,向基层问计、向群众请教和向实践求知,开展“社会评审团”走进医院活动,建立社会评价体系。在医院中层干部公开竞聘,及年度中层干部述职等医院的干部管理活动中,邀请“星期六院长”、患者代表等50余人担任社会评审团评委。充分发挥社会监督作用,吸纳社会各方面的意见,创新选人用人机制,实行优者上、劣者下的良性循环,使中层干部更具执行力和创造性。社会评价体系的建立也为医院科学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持。
 服务创新  患者满意度节节高
  吉林省吉林西医结合医院心怀平民情结,坚持人性化服务理念,不断提升患者满意度。首先是开展预约服务,采取复诊预约、电话预约、现场预约、网络预约等方式,解决患者看病排队难题;其次是开展全程式服务,实行护理责任制,由责任护士为病人提供生活照顾、专业治疗、健康教育、协调沟通等人性化服务,引导病人会诊、检查、治疗、转科,提供连续、全程的护理服务;三是开展后医疗服务,患者出院后,医院通过电话、短信、微信等方式,询问患者现存的症状或体征,指导出院后的注意事项,实现了患者的跟踪式服务;四是全院所有护理组均开通了医患QQ群,医院还开通了官方微博,既方便了患者出院后的医疗咨询服务,又实现了互动式服务。医院还将养生教育讲堂从院内开展到院外,社区、老年大学、松花江文化讲坛、机关、高校等,将传播健康理念作为一份责任,全心全意服务江城百姓。
  医院还建立了多项便民措施,方便群众看病就医,促进医患和谐。一是增加了患者需求多的骨伤科、心血管科等重点科室床位63张,解决群众住院难问题;二是启用自助服务机,使病人一站式完成挂号、缴费、取化验结果等多项服务,解决群众排队难问题;三是成立了预约服务诊疗中心,为前来就医的百姓提供更加快速、便捷、优质的互联服务,解决患者就医难,挂号难等最实际的问题;四是我院把医患纠纷、投诉的处理纳入法制化、规范化轨道,制定了《医疗纠纷、医疗事故防范及处理预案》,设立了“投诉管理办公室”,由专人负责,切实做到依法、公平、公正,维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保障医疗秩序的正常运行和医疗环境的安全稳定。
医风创新  仁心仁术暖民心
  吉林省吉林中西医结合医院非常重视医德医风建设,制订了医德医风考核实施方案,建立完善了医师执业考核制度及档案管理制度,巩固完善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医务人员医德考评电子档案和个人信用体系长效机制。医德考评结果与医务人员的晋职晋级、岗位聘用、评先评优挂钩;二是有效利用后医疗服务平台对全院出院患者进行电话回访,对意见反馈进行汇总,由分管院长组织召开医院各科系统医德医风工作会议。将反馈到的问题逐科逐条进行剖析,与各临床科主任、护士长,面对面有针对性的解读患者真实的声音,并要求科室拿出整改措施。现场答疑且一针见血,目的性强,有说服力,对医院行风建设有质量的提高有实际意义;三是严格医疗服务行为,组织全院医务人员签定了“九不准”承诺书的同时,有效将拒收“红包”协议书纳入病案管理中。这些举措的实施,有效改善了医院各项医疗服务行为。
  为了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入脑入心,最后化为全院干部职工自觉践行的理想信念,医院还结合职工的思想教育工作,开设了道德讲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做为道德讲堂的重要授课内容。通过讲解社会主义道德、医疗卫生职业精神、道德典型标兵人物的先进事迹等,号召广大医护人员发扬医德、弘扬道德,爱岗敬业、诚信友善,在本职工作中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们结合医院工作实际,开展医疗卫生职业精神大讨论活动,进行了《后三甲时代的思考》、《拔出杂草,播种心灵的庄稼》等系列专题的讨论活动,强化医院文化的核心理念;在三八妇女节、七一建党节等特殊节日,医院还邀请社会知名专家学者,开展传统美德、行为礼仪、党的理论知识等专题讲座,深化医院文化内涵教育,这一系列活动凸显了医院文化的活力,极大地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职工的工作热情更加高涨,职工素养获得提升。
  医院还十分重视先进典型的培树。为了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医院先后召开了青年医师发展论坛和中医发展论坛,以典型带动,示范引领为抓手,促进青年医师成才。召集了我院享有“吉林市名中医”称号的代表,召开经验交流会,与青年医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和工作经验,为他们提供专业发展、思想交流、科研探讨、成果共享的平台,培养一批服务好、医德好,群众满意的青年医师队伍。全院上下形成了热烈的“比、超、赶、学、帮”的学习氛围。今年医院CT科主任马守成同志,被评为“吉林市劳动模范”、“吉林好人”标兵、“中国好人”等荣誉称号,电诊科主任郑志明同志,被授予“五一劳动奖章”。他们的先进事迹激发起全院党员的学习劲头,充分公益创新  让幸福之花处处开
  吉林省吉林中西医结合医院还深入开展卫生帮扶工作,积极承担公益任务。多年来,对蛟河中医院、舒兰中医院、安图中医院、万昌卫生院、岔路河卫生院进行对口支援,开展医疗扶贫;免费接受受援医院医护人员进修学习,并派出专家医疗队进行技术支援;2015年,举办吉林地区乡镇卫生院业务骨干培训班,为全地区94个乡镇卫生院培训业务骨干102人,并承诺为全地区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提供免费进修学习;每年为船营区进行高招体检,为高考提供医疗保障;为大型社会公益性活动提供了医疗保障。
  发扬志愿者精神,大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医院志愿服务队通过开展院内、院外志愿服务相结合的方式,以丰富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获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在院内志愿服务上,我们开创了亲情服务岗、志愿服务台等窗口,组织志愿者在完成自己本职工作的基础上,在门诊服务的高峰时间轮流到挂号、导诊、陪检等岗位工作,以此提高服务质量,提升患者满意度,促进医患关系和谐。志愿者的这种示范引领作用,带动了全院亲情服务的热潮。在院外服务上,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健康咨询和义诊活动。开展养生大讲堂活动,面向社会开设公益性健康讲座——养生大讲堂,传播中医养生保健知识与方法,指导群众加强自我健康调养,该项目已被列为吉林市政府“民生实事”之一。目前,已开办各类形式的院内讲堂67期、社区“养生大讲堂”百余次、此外还通过百日广场科普宣传、“科技之冬”等活动,传播中医养生保健知识。医院还根据节气,时令定制了中药香包、中药解暑汤、驱蚊香囊、刮痧板、穴位按摩棒、艾灸条等常用的中医器具免费发放给患者和听课人员,配合中医药科普知识的宣传和普及,累计受益人次达10万余人次;利用高血压日、糖尿病日、爱眼日等特殊节日到机关、企事业单位、居民社区进行义诊、健康讲座共计73次,受益人群合计近万人次。
  今年7月,我市遭受严重洪涝灾害后,吉林省吉林中西医结合医院迅速启动灾害医疗救助应急预案,迅速组建了三支防汛抗洪医疗救援队,紧急调拨、储备了大量急救包、药品、消杀防疫用品等医疗物资,第一时间赶赴灾区参与医疗救援。截止至救灾结束,医院共向灾区派出医护人员110余人次,诊查救治受灾群众3243人次,收治受灾群众183人;共两次为灾区捐赠药品、设备及救灾物资,累计价值42万余元;各医疗救助点发放药品及物资累计价值近6万余元;医院还在市卫生计生委组织的捐款活动中向灾区捐出100万元,号召全院职工捐款23万余元,向船营区慈善总会捐款3万元;除医院组织的捐款外,田洪赋院长作为省政协委员向灾区捐款1万元;我院历届劳模李又娟、刘婉嫣、马守成、郑志明同志向市劳动模范协会各捐款1000元;组织医院志愿者近70人参与搬运物资和灾区清淤等志愿服务工作。
  一流的医院需要一流的文化,一流的文化造就一流的医院。中西医结合人在这种文化精神的指引下,积淀传承,创新发展,独具特色的医院文化成为了推进医院发展的精神财富和物资财富,有效实现医院文化建设与医疗行政业务工作的和谐统一。
  峥嵘岁月,栉风沐雨。64年的漫漫征程,吉林省吉林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主动迎接新挑战、抢抓新机遇、推动新发展,为推动医疗事业改革发展,办人民满意医院做出应有的贡献。相信在未来的岁月中,必将谱写新的更加壮丽的篇章!
 
                                     






版权所有·吉林省吉林中西医结合医院
医院地址:吉林市长春路9号 邮 编:132000 网址:www.jlzxyjh.com
联系电话:0432-65010567、0432-65010533
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的依据问题。
吉ICP备14000575号 吉市卫网审【2013】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