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吉林中西医结合医院
CT核磁科医疗质量巡查纪实
2019年3月13日,由副院长朱国琪、质量促进委员会主任战卓带队,医务部、质量管理办公室、经营管理部、行风建设办公室、纪检监察室、感染管理科、护理部、保卫科、器械科共10个职能科室负责人组成的医疗质量巡查组,对CT核磁科进行医疗质量巡查,下面和大家一起再现巡查现场:
13时30分,巡查组人员来到CT 核磁科,科室已经做好充分的准备,所有人员着装整齐,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欢迎巡查组的到来。战卓主任就此次巡查工作的目的及意义、巡查程序进行了讲解。医务部王锐部长对科室医生 “十八项核心制度”的知晓情况进行考核,每个人均能较熟练掌握与科室相关的核心制度。随即进入疑难病例讨论环节,在本环节中,CT 核磁科邀请了普通外科王学强医生、病理科刘晓慧医生参与。大家就一个因腹痛住院后行腹部CT检查出现的异常影像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CT核磁科兰东辉医生汇报病情:患者:马XX ,女性 ,56岁 ,因腹痛11小时入院。既往史:平素身体健康状况一般,有高血压病史,血压最高170/90mmHg,未应用降压药物,辅助检查:上腹部+下腹部CT扫描: 胰腺下方左肾前方见一团块状软组织密度影,其内密度不均,见斑片状低密度影,病变轴位截面大小约7.4cm ×8.0cm,病变同胰腺、左肾分界尚可(病变同胰腺及肾脏可见脂肪间隙),邻近小肠受推挤移位,病变同侧肾上腺密切。肝脏表面光滑,肝各叶比例尚协调,胆囊未见增大,囊内密度均匀,脾脏未见增大。右肾及肾上腺形态及密度未见明显异常改变。膀胱充盈良好。盲肠见斑片状高密度影,阑尾形态饱满。子宫未见明显增大。MRI :胰腺下方左肾前方见一球形等T1混杂T2信号,DWI像呈高信号,病变同胰腺、左侧肾上腺及左肾分界尚可,邻近小肠受推挤,病变轴位截面大小约7.66cm *8.29*8.60cm(前后径*左右径*上下径),增强扫描动脉期、门脉期不均匀强化,可见包膜强化。延迟期强化均匀一致,肝脏表面光滑,肝各叶比例尚协调,胆囊未见增大,囊内信号均匀,脾脏未见增大。双肾及肾上腺形态及信号未见明显异常改变;肝门区及腹膜后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结合病史及影像改变,CT核磁科医生按照职称由低到高的顺序各抒己见。
郑长超医师发言:病变距胰腺较近,询问有无胰腺炎病史,如果有,不排除胰腺假性囊肿,另外不能除外肾上腺嗜铬细胞瘤。
倪东贺主治医师发言:病变与左侧肾上腺关系较近,但是边界清晰,不像是肾上腺的病变,周围脏器受挤压,但是分界清晰,有一定间隙,考虑腹膜后病变,而非腹腔病变。病变较大,边界清晰,有包膜,内见坏死,从外向内强化,考虑为良性、间质瘤可能性更大。
张博主治医师发言:该患定位同意倪大夫意见,考虑腹膜后病变,跟临近脏器关系尚可,不像任何一个脏器来的,相对来说与肾上腺关系更近些,但是这么大的病变,肾上腺结构显示的还挺好,又不太符合。腹膜后病变性质有几种情况,从强化方式不像肌肉来源和纤维来源,脂肪来源也可排除,血管来源的进行性延迟强化更晚,强化峰值较后,结合临床症状,有高血压,有条索状间隔,伴囊变,有钙化(点状、针尖状),轻中强化,更符合神经内分泌瘤的副神经节瘤,但是还是要和血管来源鉴别。
刘大勇主治医师发言:同前几位医生考虑的一样,定位腹膜后,此处不做赘述。病变引起肠管向前移位,腹膜后病变恶性可能性大,淋巴瘤>转移瘤>原发性肉瘤,淋巴瘤这么大的孤立性病变,可能性较小,而且淋巴瘤的一个特点,不治疗不坏死,转移瘤没有原发肿瘤病史,当不能排除神经来源的神经节瘤时,要提示临床医生。
申斯原副主任医师发言:定位腹膜后,神经鞘瘤,球形的更常见,其他的几种可能性病变多为长形,该病变有出血坏死及囊变,强化不均匀,考虑偏恶性,CT无钙化、脂肪,MR显示有出血,不同时期出血?转移瘤常见,但是这么大,孤立的一个,不做考虑,考虑副神经节瘤,不除外去脂肪性脂肪肉瘤。
普外科医生王学强发言:患者腹痛11个小时住消化科,CT检查发现腹部病变后转到我科,当时的情况,病变较大,与周围脏器关系较近,我们科不知道这个病变是否能完整切下来,术中是否有出血风险,找到CT科研究,CT科给的意见是,虽然距离器官较近,但是有一定间隙,没有侵及周围脏器及血管,应该可以剥离下来。患者有一个亲戚是中心医院外科的主任,家属又拿着检查结果去长春及北京会诊,给出的答案同我院CT科一致,家属放弃转院的想法,决定在我院手术。普外科于洪志主任亲自手术,术中肿物位于左上腹腹膜后,约10.0cm×10.0cm×8.0cm,光滑,囊实性,活动度差,上缘达胰尾,下缘跨越左侧肾门,内侧达脊柱,外侧缘达降结肠外系膜缘(Monk's白线)。于肿瘤中央被膜切开,沿包膜分离肿瘤,完整剥出肿瘤。肿瘤组织送病理科。
病理科医生刘晓慧发言:术后病理回报:(左上腹后腹膜)考虑副神经节瘤,侵犯包膜,免疫组化检查回报:符合副神经节瘤,有出血,细胞生长活跃。肿瘤边缘可见肾上腺组织。
马守成主任总结发言:各位医生都说了自己的想法,我总结一下,综合该患者的影像学检查,术中所见,术后病理结果该患可明确诊断:左上腹后腹膜副神经节瘤。之前各位医生分析的很到位,该病能分泌儿茶酚胺,我们要提示临床做相关检查,如果术中对病变部位施压,会引起血压升高,不能排除此病变时,要特别提示临床,原因是术中如强行剥离或挤压,会引起恶性高血压,严重时危机生命,所以一定要提醒临床医生。
疑难病例讨论结束后,巡查组成员按照巡查细则进行了相关考核及检查,现场反馈存在的问题并给出整改建议。巡查历时2小时,对与会所有人员都是一个学习进步的过程,是医技与临床共同提高发展的有效模式。质量促进委员会主任战卓总结:CT 核磁科是截止到目前已巡查的医技科室中准备最充分的,尤其是CT科与病理科及临床密切结合的病例讨论。但是病例讨论中对病人就诊的来龙去脉并未完全交待清楚,对于病例讨论人员的发言顺序仍需规范,另外病历汇报要精炼、突出重点。强调从事影像专业的医生要做到“功夫在片外”,不要做只会“看图说话”的小学生,应重视医技科室与临床科室沟通,我们都知道中医注重“整体观”,其实不仅是中医,对任何事物“盲人摸象”都是不可取的。临床医生要学会充分利用专科检查手段形成完整、准确的临床诊疗思维,要注意中西医的结合,重视临床与医技的结合。核心制度是我们每一个医务人员必须掌握的,还要严格遵守的,其在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上发挥重要作用,我们不是要死记硬背核心制度,而是要掌握其精神实质,落实到工作中。CT 核磁科在我院胸痛中心建设中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也充分展示了我院正开展的“多学科诊疗”模式,今后医院的卒中中心、创伤中心建设仍离不开CT 核磁科的积极参与,所以全体人员一定要夯实基础,规范一切诊疗行为,更好的为临床一线服务。副院长朱国琪总结:CT 核磁科是一个充满朝气、积极向上的团队,马守成主任是江城好人,劳动模范,科室人才梯队建设合理,人才培养计划实施到位,全院人员都要向他学习。朱国琪院长还强调无论何时都要将医疗安全放在首位,不断提高医疗质量,改善医疗服务,相信CT 核磁科在马守成主任的带领下会越来越好!
马守成主任表示,此次巡查能真正的发现问题,指出不足,今天的巡查对科室来说是一个最佳的学习机会,我们会以此为契机,全面开展医技科室与临床科室的病例讨论,不断提高全院的医疗水平,更好的为江城百姓的健康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