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吉林省吉林中西医结合医院 >>
最新医讯
就诊流程 来院路线
联系方式
地址:吉林省吉林市船营区长春路9号
邮编:132012
电话:0432-65010533
   0432-65010567
   0432-65010666
信箱:jlzxyjhyyyzxx@163.com
钟南山:如果各国都能这样做,6月份结束疫情可以实现

阅读:324 发布时间:2020-03-14 08:54:00

钟南山:如果各国都能这样做,6月份结束疫情可以实现
 

        3月12日,广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通报广东新冠肺炎疫情和防控工作情况,重点介绍广东新冠肺炎防控科研攻关的近期工作进展情况。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出席会议并答记者问。

加强对境外输入患者管控

       钟南山:现在我们很多省份都是零增长,证明在我们联防联控的机制下,疫情得到了较好的控制。

       方舱最大的作用是把病人和正常人给分开了。但是现在慢慢转化为境外输入,现在境外输入往往没有明显症状,要在隔离过程中检测才发现患新冠肺炎。当然有些还是有症状的,这与我国一开始收治病人的情况有些类似。有些人出现感冒症状,不当回事,但是后来回国后检测发现得了新冠肺炎。

       说明国外对自身情况还不够重视,我国需要做更多的检测,假如真有变异,可能会产生再感染现象。因此现在要注意加强对境外输入患者的管控。特别是广东,跟国外的关系较为密切,值得注意这一新的传染源、传染途径。

       应该注意什么呢,还是要按照赴境外人员新冠肺炎防控工作指引来考虑,应该做核酸检测,现在核酸检测准确性提高很多。

各国加强交流很重要

       钟南山:我们需要更多与国外沟通,我现在已经跟很多国家沟通,包括跟欧洲做视频讲课、跟哈佛有学术交流、召开五个国家和地区的视频交流会,交流以后发现我们的看法还是有差距。

       中国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内,有了自己的看法体会和教训,与国外的交流还是很重要,这有利于我们加深对目前治疗方式的认识,也减少国外走弯路,降低国外病死率。

       我刚刚看了一下国外确诊病例情况,说明老百姓的警觉性还不是很高。昨晚我国华西医科大学已经派医疗队援助意大利,现在加强这方面的交流还是非常重要。

       要在两个月内研发出特效药,或者特殊的做法还是不太可能。但是,总有办法可以制止其发展和恶化,现在在中国除湖北外,外地的病死率也不到1%。因此现在一方面要加强自身管控,另一方面要加强与国外的交流。现在不从全球范围内控制好的话,是不可能战胜疫情。


6月份结束疫情是可以期待的

       钟南山:我们当时评估,疫情在6月可能结束,前提是其他国家都像我国一样,对新冠肺炎疫情给予国家层面的重视。

       现在看来,一些国家做得比较好,有些国家的认识并不准确。当然,现在也在改变,因为病例越来越多了,引起老百姓的关注,不把它当成流感来看了,我们很高兴。假如全球国家中有一些并没有重视新冠肺炎的危害性、传染性,进行强烈干预的话,结束的时间可能还会延长。

       冠状病毒在温度比较高的夏天是不活跃的,可能慢慢会下去,但结束时间差一两个月,对国家的影响差别很大,社会会动荡,国民经济增长都将有很大的影响。

       世界卫生组织把新冠肺炎提升到“大流行”,就是希望各国都采取措施去预防疾病。像意大利,一下子病例太多了,会产生很多医疗资源问题,比如病床少、医生照顾不到等问题,这个实际上提高到国家层面了,就是看每个国家能不能正确、积极地面对这个问题。

       我们从各国死亡率看,必须得到足够的重视。从我国的情况看,国家层面的管控是很有作用的。

       我的建议是,各国应该听从世卫组织的呼吁,在国家层面的,各国都能动员起来。我很高兴的是,意大利和韩国都已经开始行动了,韩国的新增病例近日下降得比较明显。如果各国都能这样做,我们评估的疫情在6月结束,还是有可能实现的。

大多数复阳新冠肺炎患者
重复感染的机会很小


       钟南山:有不少病人出院后核酸检测阳性,是非常值得关注的问题,最近我们做了很多调研和研究。

       我们知道核酸检测是检测核酸片段,从病原学角度来看,治愈的病人已经产生抗体,对新冠病毒有很强的杀灭作用。因此,对大多复阳病人来说,重复感染的机会很少,除非有极个别没痊愈的,可能会感染。

       密切接触者从目前看来,还没有发现会被感染的情况。香港专家跟踪10多例复阳病人,并在P3实验室培养病毒,但没有培养出活病毒。这说明,核酸检测可能就是病毒的核酸片段。接下来,对复阳病人还要继续观察。





版权所有·吉林省吉林中西医结合医院
医院地址:吉林市长春路9号 邮 编:132000 网址:www.jlzxyjh.com
联系电话:0432-65010567、0432-65010533
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的依据问题。
吉ICP备14000575号 吉市卫网审【2013】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