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锋在前就是为了人民的重托 —— 记我院检验科战“疫”团队
检验科团队争分夺秒地学习设备操作技能
春节以来,因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我们所有人都经历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医院检验科的同事们响应医院党委号召,牺牲个人休息时间、不计得失全力以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在这场史无前例的战斗中,大家坚守岗位,无人退缩,检验科队伍得到了锤炼,全体人员增长了经验。
进入5月,疫情卷土重来。舒兰、吉林相继出现新增病例,检验科根据医院安排立即参与到PCR实验室的建设当中。自5月15日接受任务开始,在全员努力下,仅短短几天时间实验室已初具规模。
作为一名党员,科主任王乐在关键时刻以大局为重,担重任、做表率,带领科室团队出色完成任务。
疫情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大年初二,在接到医院全员到岗的通知后,检验科所有人员立即返回工作岗位,投入到战斗当中。作为科主任,王乐更是如此,每天早7点到岗,从来没有正点下班,有时工作到太晚,他就直接睡在了医院。
那时,武汉疫情升级,医院组建医疗队支援武汉,检验科全体人员报名,时刻准备着听从调配。后来了解到此次并不需要医技人员支援武汉,王乐又带领科室人员加入了医院青年志愿者队伍。
从疫情发生到现在,检验科没有松懈,关注疫情发展并时刻准备着。为了能更好参与到疫情防控工作中去,王乐带领科室人员开展业务学习,加强防护和操作培训,不给病毒留一丝可乘之机。
临危受命建设PCR实验室
早在4月27日,医院领导按照上级指示精神,部署筹建PCR实验室工作。PCR实验室又称基因扩增实验室,是一种分子生物学技术,不仅可以进行人体内核酸检测,还可通过DNA基因追踪系统,能够迅速掌握患者体内的病毒含量,其检测结果还可以帮助医生及时判断病人最适合使用哪类抗病毒药物、判断药物疗效如何、给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检验依据。
为了能更好的开展此类检验项目,5月6日,朱国琪副院长带领王乐和检验科骨干成员参加PCR实验室技术培训。可谁也没想到,就在参加培训后的第三天,舒兰传来疫情反复的消息,也就是在这一天,王乐接到医院通知,要求马上开始建设医院PCR实验室。
经过选址、采购等一系列前期的准备工作,5月15日,PCR实验室正式施工建设。检验科作为负责科室,王乐几乎将所有的时间都倾注在了实验室的建设上。5月17日,王乐组织科室人员召开动员大会,要求大家在疫情期间保持全员备战状态,24小时待命。5月18日,在医院PCR实验室建设的如火如荼的情况下,医院又接到上级通知,要求我院派人支援市级PCR实验室建设,王乐马不停蹄,又带领科室闫慧、王艺潮等8人到市里援建PCR实验室。
从这个时候起,检验科兵分两路,一路去援建市级实验室,一路坚守医院。所有人加班加点,各司其职,王乐负责协调沟通,上传下达,每天吃住在实验室,三天就睡了四个小时,身体极度疲乏,而且还需要在两个实验室之间奔波。援建市级实验室的闫慧,孩子太小,才不到6个月大,她来不及回去给孩子送奶,只能将奶抽出来,让爱人来回跑。科室里的每一个人都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
这期间,医院领导经常来慰问。领导的关心,激发了大家的干劲。经过紧张的施工,采购,PCR实验室已经基本完工,安装了6台核酸提取仪(32通量),6台扩增仪,每日检测量最大可达1500例,等待调试后即可投入使用。
王乐毕业于北华大学,中共党员,2006年参加工作,在检验岗位上工作了13年后,这名年轻的科室骨干走上了科主任的岗位。期间,在王乐的组织下,科室参与了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重大前沿原创技术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科研项目《肌钙蛋白与CKMB mass,CRP及D-D联合检测在急性心梗诊断及治疗检测中的应用价值》;在国家级期刊发表《甲胎蛋白和胆碱酯酶水平对重型肝炎患者预购的判断价值分析》、《血清胃蛋白酶原联合胃泌素检测在胃癌中的诊断价值》等文章;王乐更是当选为中国中西医结合医学会检验医学专业委员、中国分析测试协会标记免疫分析专业委员、吉林省医学检验学会理事、吉林省中西医结合医学会委员、吉林市检验质量中心副主任,还担任国际检验医学杂志青年编委等职务。
虽然在疫情防控工作中,王乐和检验科的同事做出了很多牺牲,但是用王乐的话说“每个人都是辛苦并快乐着,付出的是艰辛,但收获的是劳动后的满足,希望我们的付出,可以让疫情早一点过去,让大家尽早恢复正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