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149 发布时间:2021-12-17 17:02:02
我们身边的一些人,吃点辛辣刺激食物,或者进食点油腻饮食,再或者喝冰水吃冷饮寒凉食物,他就容易“拉肚子”,先是腹部一阵一阵拧紧的疼痛,然后就要解大便,排便后腹痛就缓解或消失了。
这样的人不少见,这种表现是一种疾病,我们国家的患病率为10%左右,医学上称之为肠易激综合征。就是肠道容易“激动”,进而出现腹痛或腹部不适、排便习惯和粪便性状的改变,用老百姓的话来说,还可以出现涨肚、爱放屁、肚子里叽里咕噜的作响……总而言之,就是肠道发生痉挛和(或)蠕动过快,痉挛则导致疼痛,肠道蠕动过快则导致腹泻。
那么,什么样的人,我们要考虑他患有肠易激综合征呢?第一、腹痛,部位不固定,以下腹部和左下腹部多交,排大便前腹痛,便后腹痛缓解,大便多在餐后,特别是辛辣、寒凉、油腻的食物刺激后。第二、排便习惯改变,或者腹泻、便秘、腹泻与便秘交替发生。第三、可见腹胀、肠鸣、失气增多等症状。第四、工作忙碌、学业紧张或精神压力大时上述症状明显。第五、女性、年龄在20~30岁。第六、容易紧张焦虑的人群。上面这些描述相符得越多,患肠易激综合征的可能性就越大。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以腹痛或腹部不适伴排便习惯改变为特征而无器质性病变的常见功能性肠病。诊断建立在排除器质性疾病的基础上,反复发作的腹痛或腹部不适,最近3个月内每个月至少有3天出现症状,合并以下2条或多条:1.症状在排便后改善;2.症状发生伴随排便次数改变;3.症状发生伴随粪便性状改变。诊断前症状出现至少6个月,且近3个月来持续存在腹痛或腹部不适。所以,如果怀疑自己得了肠易激综合征,首先应当去消化专科,排除炎症性肠病、肠道肿瘤及肝胆胰腺疾病等器质性疾病,尤其是上了年纪的朋友,若没有器质性病变,才能按肠易激综合征治疗及调整生活习惯。
肠易激综合征呈良性过程,一般不会严重影响全身情况,不会危及生命。但是该病可反复或间歇发作,影响工作和生活,所以虽然不是什么大病,但还是需要治疗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调整饮食
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观察自己的饮食习惯及其与症状的关系,归纳总结出专属于自己的“健康食谱”,避免进食诱发症状的食物。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注意避免食用敏感食物(如牛奶、寒凉食物、辛辣食物、油腻食物等,这些食物往往因人而异),或减少食用产气食物(如奶制品、大豆、扁豆、萝卜及红薯等);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可以多吃膳食纤维含量高的食物,刺激肠道蠕动。
二、调畅情志
大量调查表明,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焦虑、抑郁积分显著高于正常人,而心理因素对胃肠道功能有显著影响,焦虑、抑郁等情绪都可能引发肠易激综合征。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有一部分考生在考试前总是肚子痛、拉肚子,而考试结束后上述表现缓解或消失。这就是因为考试前心理压力大,诱发了肠易激综合征,一旦焦虑、抑郁情绪缓解,症状自然而然地消失了。因此,受肠易激综合征困扰的朋友应该调整心态、调畅情志,学会放松压力、掌控情绪,不要过分焦虑,这样才能减轻症状发生的频率或程度。
三、药物治疗
如果明确诊断了肠易激综合征,通过上述两种方法还是无法缓解该症状给自己带来的不适及困扰,则建议到医院找医生开一些药物帮助缓解症状,例如解痉、止泻、促蠕动、导泻、抗抑郁的药物及肠道微生态制剂,但不建议私自购买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