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465 发布时间:2022-01-06 14:02:02
对比于出生在上世纪七十年代甚至更早的人来说。80后的一大批独生子女迎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幸福地成长起来。80后的标签很多,十年前是“蜜罐”里成长的一代,是张扬、是自我;十年后的现在,已经“奔四”的80后已经成长为社会的中流砥柱,责任、压力、担当、奉献也成为了他们生活和工作中的主旋律。80后青年医生金立夫就是这样,出生于中医世家的他,从小就被全家寄予厚望。
从小的耳濡目染,让金立夫对医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立志从医的他也如愿以偿,取得了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西医结合临床骨科的硕士研究生学位,学习期间师从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骨科主任温建民教授,参与完成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发表核心期刊1篇,导师的谆谆教诲让他更加坚定了对骨科这一领域探索和追求。
2013年,金立夫进入吉林省吉林中西医结合医院,先后在手足血管外科和微创骨科工作,新的工作环境带来了新的挑战。金立夫在心里默默的告诫自己,每一个患者都是老师,谦虚对待、仔细研究、不辞辛苦、方得始终。
秉承这样的理念,金立夫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当中去。临床上,他积极承担并参与救治急危重病人、住院手术患者1000余人,无医疗差错事故发生,后医疗反馈无不良记录,科室工作中,他积极配合科主任,分担科室质控工作,完成教学任务,努力开展新技术、新项目,真正发挥了一名党员的模范先锋作用。金立夫作为微创骨科负责主治医、院级质控员曾多次获得事业单位年度考核优秀等次和“优秀共产党员”的称号。
兢兢业业的努力,换来的是领导的认可和患者的信任。就在金立夫的办公室墙上,挂着一面特殊的“白色锦旗”。这是一位股骨干病理性骨折患者送给他的。说起当时的情况,金立夫还是记忆犹新。“当时患者的情况非常不好,本身就是肺癌晚期,已经发生了骨转移,但是看到患者因大腿骨折伤后承受的剧烈疼痛,焦虑、失落、绝望充斥着患者及家属的内心,作为医生,我的内心也是非常挣扎,但看到患者身体每况愈下,又异常痛苦,任主任带领我们还是坚定信心,经过充分的术前计划及准备,顺利完成了手术,患者也逐渐恢复到伤前的状态,那种完成使命的成就感特别强烈。”
患者出院一个月后,她的女儿含泪送来了一面锦旗,展开后,我怔住了……这是一面从未见过的白色的锦旗,上面隽秀规整的书写着“医术精湛、医者仁心”。患者的女儿说: “父亲因肺癌加重离世,临终前遵父亲嘱托她,一定要把这幅满载着感激之情的作品送给微创骨科的医护人员们,真心地感谢任主任和金医生,让父亲有尊严的离去”。听到这,金立夫也不禁泪目,为老人离世遗憾的同时,也因为患者和家属感恩的态度而感到欣慰。患者送来的锦旗很多,新的挂上去,旧的收起来,但至今这面“白色锦旗”仍高挂在那里,它更像一面旗帜,指引金立夫在救死扶伤的道路上,砥砺前行。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吉林省吉林中西医结合医院微创骨科力求改变以往创伤大、恢复期长的旧式手术方式,代之以微创术式为病人减轻痛苦、缩短康复时间,治疗中秉承着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理念,得到了患者的一致好评。
“不是杰出者才做梦,而是善梦者才杰出”。越是艰辛的事业越需要人们伟大的梦想来支撑,对于工作,金立夫饱含热忱,每次工作遇到瓶颈时,这份热忱总会给他无穷的力量和坚持下去的勇气。寒来暑往,日日夜夜,这就是奋斗在临床一线金立夫的真实写照。
身为一名医务工作者,金立夫从带着学生气的稚嫩到现在的成熟从容,这都与他时刻铭记理想与责任,不忘从医初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医道漫漫,上下求索,在平凡的岗位上,青年医生金立夫励志将不遗余力地为医疗事业奋斗终身!
金立夫,微创骨科 负责主治医。现任吉林省骨伤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吉林省中西医结合疼痛专业委员会委员,吉林省运动医学会委员,吉林省数字医学会骨与软组织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吉林市医学会运动医学分会委员。
擅长四肢关节痛的优化治疗(膝痛,髋痛,腰痛,足跟痛,肩周炎,腱鞘炎,网球肘);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阶梯性”治疗,含髋、膝置换技术;股骨头坏死的“保髋”治疗,含中药口服,微创髓腔减压植骨技术;四肢骨折微创治疗,含Mippo钢板技术,骨折闭合弹性针技术;脊柱骨折,含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技术,经皮椎弓根螺钉技术;拇外翻微创矫正技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