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过渡病房部分医护人员合影
在吉林省吉林中西医结合医院的抗疫大军中有这样一支特殊的作战部队,他们来自各个不同的科室,属于临时组建的队伍,然而,就是这样一支队伍却为危重病人建起了一座生命绿洲。他们守初心、担使命、无所畏惧、迎难而上,冲在疫情防控最前线,时刻坚守在岗位上,与时间赛跑,与疾病博弈,整个团队呈现出了强大的凝聚力、战斗力和执行力,他们就是过渡病房的全体医护人员。
过渡病房作为疫情防控阻断病毒的主战场之一,始终坚持将日常救治工作与疫情防控工作两手抓,在医院的领导和部署下有条不紊开展工作,筑牢抗疫堡垒。过渡病房负责收治来自发热门诊、急诊科和门诊就诊的患者,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过渡病房先后收治过重症过敏性紫癜、脾梗死剧烈腹痛、反复消化道大出血、血液病、严重过敏、急性小脑梗死、肝性脑病、肝硬化腹水、高热肝损害、肝脓肿伴下腔静脉脓栓形成等急危重、罕见病的病人,这对于医护人员的救治和应变能力都有着较高的要求。医务部负责人王俊玲感同身受地说,“你们俨然成了第二个ICU了!”急诊、重症医学科主任刘婉嫣也曾对过渡病房临时负责人、内分泌肾病科副主任王奎刚说,“你这里和ICU刚组建时的情形是一样的!”,直言过渡病房有担当!这也让全体医护人员瞬间得到了共鸣。
除了救治患者,过渡病房同时还承担着阻断疫情传播的重任。在感染管理科副主任李艳辉的指导下,过渡病房负责人王奎刚和护士长马金英严格按照感控要求,落实责任、层层把关,对于急危重症患者,坚持生命至上原则,在科学论证、充分做好防控防护基础上,开辟绿色通道,全力抢救生命。同时加强对病人陪护的闭环式管理,严守抗疫第一关,阻断病毒蔓延。
内分泌肾病科副主任王奎刚在疫情伊始就被医院选派到过渡病房负责总体工作,他无暇顾及老人和孩子,亦无法关注已经支援定点救治医院妻子的情况,迅速投入到战斗中。每天上午,王奎刚都要深入病房查看患者,观察化验指标,查看用药和治疗情况,解决患者的疑难问题。因为患者大多病情危重且复杂,几乎每一个患者都要涉及多科系的会诊,同时还要为出院患者协调社区做好接收工作、填写报表、联系转运等工作,他的手机被打成了热线电话,人也一直处于连轴转的状态。
过渡病房成立之初,结石科张桂红医生、内分泌肾病科青年医生李叶、曾祥哲三人首当其冲,战斗在一线。面对高难度的工作任务,三人吃住在科室,24小时不离岗,累了椅子当床,饿了就吃泡面,全身心奉献给热爱的事业。
过渡病房的护理团队是在原内分泌肾病科护理团队的基础上临时组建的,还有来自眼科、耳鼻咽喉科、消化内镜中心、风湿科等科室的护士,大部分人没有在大内科工作的经验。面对如此多的重患,护士们一时适应不过来,为了保证医疗安全,护士长马金英亲自上阵,在病房里一呆就是一个上午,其余时间处理管理事务,晚上还要给护士们批改“作业”,完善护理记录。
负责主治医徐蕾同样来自双医家庭,疫情开始夫妻二人便把3岁的儿子留给老人照顾,两人一同奋战在一线。面对病情负责的患者,她虚心求教,仔细甄别,把每一次困难看作磨练自己的机会,使自己的工作能力不断提高。“救火队员”心血管二科医生梅雪靖,疫情之初就申请去支援方舱医院,因为过渡病房缺人,她再次支援过渡病房,哪里需要哪里搬,无怨无悔,默默奉献。血液肿瘤科医生黄巍巍同样临危受命,奔赴过渡病房协助完成血液病患者的救治工作。内分泌肾病科医生韩雨航和护士陈静,拖着病体也在坚持工作,坚持轻伤不下火线!还有更多的医护人员,克服重重困难,选择返回医院坚守阵地。过渡病房的工作还得到了兄弟科室的帮助,肺病科姜宇、脑病科赵异卓曾临时支援过渡病房;年近六旬的消化科主任陈丽娟几乎每天都来到病房查看病人,指导用药,保障了患者的有效治疗;急诊、重症医学科主任刘婉嫣、肺病科主任李秀茹、普外科主任马海波、副主任付景发、医生王兆冕等均不止一次来病房会诊;连远在北京协和医院进修的皮肤科副主任王兵也参与了科室的治疗工作;医务部负责人王俊玲多次来过渡病房指导工作,并亲自主持危重患者的多学科会诊,为过渡病房保驾护航。兄弟齐心,其利断金,正是在院领导的号召下,各科室凝心聚力、攻坚克难,保障了疫情期间各项工作的高效完成,实现了白衣战神的使命和担当。
过渡病房工作的同事们每一天都在与病毒较量,与体力较量,与耐力较量,与未知的一切较量,大家也在斗争中不断成长。没有一个困难是不可战胜的,正如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未来某有一天,他们卸下这一身铠甲,回归正常的生活时,内心一定会淡定从容,因为他们面对责任没有退缩,他们无愧于这一身白甲,无悔于步入医学殿堂时的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