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480 发布时间:2023-03-24 10:00:00
赵晨晨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也许,不是时代造英雄,而是在沧海桑田中,平凡的人彰显着英雄本色。把万家灯火留在身后,把人民的健康守在背后。
2021年6月,赵晨晨从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毕业后成为吉林省吉林中西医结合医院急诊科的一名护士。从走上工作岗位的第一天起,她就暗自下定决心,要以一丝不苟、严谨求实的态度对待自己的护理事业。而作为一名急诊科的护士,守牢这条“生死线”正是她当下的追求和目标。
在大众的印象中,急诊的工作最脏最累,只要有人求救就得打起十二分的精神,一丝都不能马虎。确实,自从担任急诊科护士以来,赵晨晨深刻领会到了急诊工作的“忙、急、杂”。在急诊工作这两年里,赵晨晨认真学习、虚心求教,从刚到急诊的手忙脚乱成长为现在的有条不紊,熟练掌握了CPR抢救及配合、气管插管术、呼吸及应用技术、洗胃机技术等急救技能,并能快速对急危重病人进行分诊,迅速转运病人到达指定科室,准确实施有效抢救措施。
2022年3月面对着突然袭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医院上下全力投入疫情抗击中。当时吉林医药学院附属医院、吉林市中心医院相继被征用为定点救治医院,北华大学附属医院也全面停诊,原本就高负荷工作的急诊科又面临前所未有的艰巨挑战。赵晨晨响应号召,发挥党员精神,履行党员义务,积极投入到急诊抢救的护理工作当中,连续开展医护工作长达一个多月,从未休息过一天,这期间,穿着笨拙的防护服、戴着厚厚的口罩、面屏等,每当遇到紧急抢救时,只要几分钟,身上就被汗水浸透。一双手闷在密不透风的手套里,也都布满了疹子,脱防护服时,裤腿甚至是鞋子里也都已经湿透。没有人生来勇敢,正因为被需要,所以我们选择远离家人、逆风前行,奔赴战“疫”前线,坚定地履行职责。
自2022年12月份国家疫情防控政策变动以来,对于新冠肺炎的救治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急诊作为疫情防控的最前阵地,一天最高的接诊量远远超过以往数量数倍,就诊的患者中,大多是老年人,其中不少都有较为严重的基础疾病。与此同时,医护人员感染人数持续增加,赵晨晨和同事都没能幸免。病毒并不会因为你是医护人员而差别对待,发烧、全身疼痛、“刀片嗓”、咳嗽流涕,这些普通人居家休息都觉得难以忍受的症状,通通没能逃过。然而即使这样,赵晨晨仍然带病上班、坚守岗位,忍着全身的酸疼,扛着39度的高温,处理完病人的用药,再赶紧给自己来片布洛芬,有时候任清鼻涕横流,实在受不了了才能出来处理。她坚持“轻伤不下火线”,始终将患者救治放在首位,用实际行动守护患者的“生命线”,用责任与担当坚守岗位、默默付出,竭尽全力为患者撑起一片“晴天”,体现了共产党员“关键时刻冲得上去、危难关头豁得出来”的担当本色。
在赵晨晨心中,护理工作是平凡的,没有轰轰烈烈的辉煌,却为患者写满了简单而又平凡的爱。作为一名普通的护士,她始终坚守以奉献为宗旨、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在护理工作中用心做好每一件事,认真对待每一天,用满腔的真情感动每一位患者,做一个敬业、无私、合格的护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