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59 发布时间:2013-08-05 00:00:00
![]() |
食物IgG水平在体内不断升高是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在抗体达到一定水平之前,不会引起明显的病症和疾病,很多人只会偶尔出现不适,即亚健康状态,此时通过饮食调整可以使抗体恢复到正常水平。在机体出现慢性疾病之前进行食物不耐受检测,针对检测结果采取积极的饮食干预措施,及时阻断不耐受食物对机体的免疫损伤,达到消除病因、预防疾病、平衡饮食的目的。
典型病例一
50年慢性腹泻(北京世纪坛医院),2003年12月,经查,大米、西红柿轻中度不耐受, 忌食相应食品一周,大便由7-8次/日转为1次/日。至2005年6月随访时,一直未复发。
典型病例二
20余年口腔溃疡病史,40余岁男性,经查大米、大豆和西红柿不耐受,饮食调整1周好转,3周左右痊愈。
典型病例三
女,13岁。自1岁起,经常出现全身“风团”,瘙痒,严重时面部、四肢浮肿,乏力。父母带她看了很多大医院,诊断为“慢性荨麻疹”,经常给以抗过敏的药物,忌食海产品,春夏秋尽量避免接触花粉、粉尘、油漆等。但是效果不理想,病情时好时坏。以往检测过敏原(IgE介导),只发现虾为阳性。2006年6月,检测食物不耐受(IgG介导)发现,鸡蛋2+。父母感到很意外,但还是坚决给孩子忌食了。20天后,孩子症状全部消失,至今未复发。
典型病例四
3岁,男童。活泼爱动,是个招人喜欢的孩子。但是最近半年,老是流鼻涕打喷嚏。刚开始,小刚诉说鼻子痒,喉部痛,并有咳嗽的症状。家长还以为是感冒了,用了抗感冒的药物,病情似乎好了一些。 可是过了1个月了,小刚出现经常性交替性鼻阻塞,时轻时重,在劳动后,鼻塞减轻。睡觉平卧加重,侧卧时下侧比上侧重。鼻涕量多且粘稠,偶呈脓性。喉咙里呼噜呼噜老也不干净。到医院看了一下,医生说是鼻炎,开了一大堆药。于是小刚开始了服药历程。又过去了将近半年,小刚的病情还是不能彻底转变,总是服药就好,不服药立刻发作。于是家长带小刚来到哈尔滨的某医院,经查食物不耐受,发现牛奶、鸡蛋强阳性。医生断定小刚的鼻炎是食物不耐受导致的。经过忌食牛奶、鸡蛋3周,所有的症状都消失了。至今4个多月没有复发。
食物不耐受结果的解读
v 阴性:正常
v 阳性的几种可能
1、全阳性:先天性的酶缺乏;过敏体质;免疫性疾病,机体功能失调
2、+轻度敏感
无症状,与饮食习惯相关(鼓励研究)建议尽可能少吃,丰富替代种类;有症状或症状不明显,建议平衡膳食结构
3、++中度敏感
有症状,严格忌食;无症状,平衡膳食结构,丰富替代种类
4、+++高度敏感
有严重临床症状,90%典型病例的来源,必须严格忌食。
阳性食物重新纳入处理原则
v 建议3-6个月后复查,结果阳性转阴性的食物可以考虑重新纳入正常饮食
v 重新纳入时应注意:
1)先选择原检测结果为+1食物,其次选择+2食物,最后才是+3食物;即按照测试结果由低到高的选择。
2)应先选择食物的简单制品,如果再次出现相关症状,那么其它形式就不要进行尝试了;
3)每次只能纳入一种食物,密切的观察有无原症状的复发或加重现象;
4)不同食物的重新纳入时间至少需要间隔1周。
5)痊愈后无复发者不必复查,坚持原有饮食计划即可。如1-2年以后复发,则重新检测有无新的食物不耐受产生。对于已无症状,而怀疑有新的食物不耐受产生,或担心新的食物不耐受会成为其它慢性病隐患时,可以每隔1-2年复查一次食物不耐受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