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144 发布时间:2014-01-13 09:25:39
"差之毫厘,失之千里”,这就是我读完胡适先生《差不多先生》最深的感触。大多数人都有大而化之、马马虎虎的毛病,以至于社会上“差不多”先生比比皆是。“好像”、“似乎”、“将近”、“大概”、“也许”等等,这些词汇一再使用的同时,医疗事故出现了,生产线上的次品出来了,矿山的事故发生了,动车抛锚了,社会上违章乱纪、不讲原则的事情也屡禁不止。我们常用的口头语就是:“差不多就行了,何必那么认真呢?”其实任何事情就怕“认真”二字。古人提倡:“天下大事,必做于细”。事实上,芸芸众生能做大事的实在太少,多数人只是能做一些具体的事、琐碎的事、单调的事,也许过于平淡,也许鸡毛蒜皮,所以做事也就不以为然了,长此以往,成为习惯。但这就是生活,是工作,是成就大事必不可少的基础。因此做事马马虎虎、不以为然,肯定成不了大事。
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更是要不得“差不多”行为,任何差不多的语言与行为都将为患者带来巨大的精神、肉体、经济乃至生命的损失,那样麻烦就大了。如果医生询问病情马马虎虎,书写病志不仔细认真,手术不尽职尽责;护士不认真查对,消毒隔离不到位,护理病人草率行事,势必会引起医疗纠纷和事故,给病人和家属带来伤害。所以,做人做事都做细,是个人责任感问题,我们每个职业人存在的价值就是做好本职工作。如何在各自工作中杜绝“差不多”,是我们医务工作者应该深思的问题,应该引起我们所有医护人员的思考。
医疗安全拒绝“差不多”,“差不多”是一种严重的不良思维模式、不良语言形式与不良行为方式。所以,我认为应该从三个方面来根除“差不多”这一恶习。第一,尊重生命,根除“差不多”思想。我们从事的是面对生命的工作,无时无刻不渗透着严谨的作风,像胡先生笔下这种“差不多”之人是不可以从事任何医疗工作的。第二,避免“差不多”术语。当今医学是建立在数据与精细基础上的,任何不精准的“术语”都会为临床工作带来不必要的麻烦。第三,杜绝“差不多”之恶习与操作。科学的任何操作都需要准确,要牢记“差之毫厘、失以千里”的道理,排除“面子”,实事求是。
胡适先生用辛辣的笔法给了我们一个警示,即:不可用“差不多精神”对待工作和生活!我想,如果我们也以“差不多精神”来对待我们的临床工作,我们的职业生命也一样会死于“差不多”之手!愿“差不多先生”的所做所为能给我们深刻的启迪。在我们的工作中杜绝“差不多”,保证医疗护理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