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169 发布时间:2014-01-23 09:45:26
中风病是由于正气亏虚,饮食、情志、劳倦内伤等引起气血逆乱,产生风、火、痰、瘀,导致脑脉痹阻或血溢脑脉之外为基本病机,以突然昏仆、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麻木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
中风偏瘫患者由于脑部高位中枢失去了对低位中枢的控制,出现平衡反射功能障碍、感觉功能障碍、肌力、肌张力及肌群间的互相协调收缩能力丧失,均可导致平衡功能障碍。对中风偏瘫患者来说,日常生活中转移、站起动作及步行能力的提高均以较好的平衡能力为基础,故在偏瘫康复训练中,平衡功能的训练是必不可少的,同时也是至关重要的。太极拳运动中的立体螺旋运动模式与现代康复医学中Bobath技术、PNF技术等训练中某些运动形式十分相似。在运用现代康复技术的基础上,我科将太极拳的力学原理和训练方法引入偏瘫康复中,自创形成“太极平衡法”。太极平衡法主要包括:太极平衡想象疗法、太极平衡搂膝拗步、太极平衡云手、太极平衡倒卷肱。
太极拳是由练身、练意、练气三者结合而成,是一种有意注意下的“周身一家”、“劲走螺旋”的整体立体化运动。螺旋或对角线运动可以增加对运动神经元的刺激,提高其兴奋性。太极拳强调意念运用的重要性,这与现代康复强调有意注意不谋而合。太极拳十分重视眼法的运用,这有助于偏瘫患者有意注意的形成以及视空间能力的提高。在康复训练时配合太极拳呼吸训练法很重要,呼吸应深、长、匀、缓,并与动作协调配合。太极拳特别注重腰的训练,要求腰为主宰,以身带臂。现代康复也十分强调腰和躯干的训练,强调由近而远的训练原则。太极拳的运动方式都是日常功能活动的最佳运动方式,即符合大脑的高级思维运动,又符合现代康复训练原则。如:运动想象;呼吸控制下的等长肌力训练;腰脊为轴、躯干带动四肢,近端带动远端等。太极康复法可以有效的帮助完善大脑的网络连接,重现个体特有的专门化“网络程序”。太极康复法的主动思维为人们提供了有效的脑康复途径,改善大脑的生物结构及网络连接,从而挖掘大脑潜能,“回归自然,回归自我”,享受一种更加快乐、成功、充实的高质量的人生。
图一:太极平衡搂膝拗步
图二:太极平衡云手
图三:太极平衡倒卷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