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贴敷”可治多种疾病
阅读:187 发布时间:2014-01-03 09:10:00
据中医科张艳平介绍,穴位贴敷是根据中医“冬病夏治、夏病冬防”、“子午流注、适时开穴”的理论,在中国旧历节气中的“夏至”、“小暑”、“一伏”、“二伏”、“三伏”、“一九”、“二九”、“三九”的第一天,对咳嗽、哮喘、支气管炎、咽炎、鼻炎等,及一些处于亚健康状态的群体,采用中药外用穴位贴敷手段,连续贴敷三年至五年,可以调整机体免疫、减轻症状、减少疾病发病率。
“穴位贴敷”与口服药物相比,不用经过肝脏和消化道,可避免口服药物对胃肠道和肝脏的影响;与注射药物相比,可免除注射的不便和疼痛,而且有稳定持续的效果;因这种敷贴属纯天然贴剂,无毒副作用。对慢性咽炎、过敏性鼻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慢性胃肠炎、慢性腹泻、体虚感冒咳嗽、易感冒者及处于亚健康状态的群体等有较好的防病治病作用。
伏九穴位贴敷在初伏、中伏、末伏、一九、二九、三九阶段进行治疗。一般每伏(九)贴敷一至三次,每次贴4-10片。儿童每次贴2-4小时,成人每次贴6-8小时。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轻重决定贴敷的穴位次数和时间。
据中医科张起明介绍,穴位贴敷对治疗痛经也很有效。痛经多发于青年女性,多因寒凝、气滞、血瘀而致,亦有少数因湿热、肝肾虚损而发。采用穴位贴敷的方法,通过皮肤对药物的吸收,经络的传导,达到散寒通络、活血化瘀、理气止痛的目的,尤其适用于年龄较小、服药困难者。痛经症状重者,可配合口服中药,达到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患者平时要注意保暖,尤以腰、腹及下肢为主。少食生冷辛辣食物。注意心态平和,避免抑郁。
贴敷时间:
1、每次经前7—10天开始贴敷,每日一次,三个月经周期为一个疗程。
2、经症状重者,可配合口服中药,达到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