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吉林省吉林中西医结合医院 >>
临床教学、带教
就诊流程 来院路线
联系方式
地址:吉林省吉林市船营区长春路9号
邮编:132012
电话:0432-65010533
   0432-65010567
   0432-65010666
信箱:jlzxyjhyyyzxx@163.com
2013年科教科工作总结

阅读:551 发布时间:2014-02-17 09:38:34

    2013年在院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主管院长的具体指导下,科教工作紧紧围绕医院的工作计划、工作重点,紧紧围绕重点专科(专病)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职工培训、教学等方面工作,巩固重点中西医结合医院建设成果,现将一年来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    开展新技术新项目推动重点专科建设:
    加强重点专科建设,是增强医院综合实力的有效途径,也是提升医院整体形象和社会满意度的客观要求。多年来,我院始终坚持现代医学与传统中医药学相结合的办院理念,中西医并重、多学科兼顾.   今年我院骨伤科被评为国家级重点学科;重症医学科、护理学科被评为国家级重点专科;护理学科被吉林省中医药管理局评为吉林省第三批重点学科;心血管内科的中西医结合心衰病研究室、重症医学科的中西医结合重症医学研究室、骨伤科的腰椎间盘症临床研究室、康复科的中西医结合中风病研究室 ,被吉林省中管局评为地市级临床研究室。6月我院新申报10个第二批省中管局重点专科:呼吸内科、消化内科、皮肤科、妇科、耳鼻喉科、肛肠科、儿科、眼科、骨科、外科。10月14日去长春参加省中管局“重点研究室”答辩;组织中医骨伤科、重症医学科10月15日去长春参加省中管局“重点学科”中期评估汇报。组织ICU、心内科、康复科、骨伤科申报地市级重点专科。积极配合吉林市卫生局关于“开展市级医学重点专科建设调研”工作,我院上报市级重点专科  11 项。
    二、加强临床研究,提高科研水平:
    一年以来,在主管院长高度重视、领导下,在科教科的精心指导下,在临床医生的辛苦努力下,我院科研收获了可喜的成绩:6项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项目顺利答辩验收;成功在吉林市科技局科研立项9个项目。2项市级科研成果验收。年轻医生刻苦钻研勇于创新,康复科两名年轻医生积极申报吉林省卫生厅科研项目2项,其中1项成功立项。骨伤科申报吉林省中医药适宜技术研究成果1项。积极组织各科室申报2013年院内科研28项。加强了对在研科研项目的管理、督促,对4名同志申报市科技局在研科研课题的进展情况进行院内汇报,同时申报院内科研的18人进行了院内汇报,取得了良好的学术教流效果。积极组织申报吉林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今年我院:重症医学科的《中药雾化吸入防治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临床研究》、皮肤科的《中药清热解毒、利湿祛疣法外治湿毒型尖锐湿疣的临床研究》获吉林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积极组织各科室参加吉林市医学会开展的“科研成果学术论文展示”活动,我院共有55人参加。同时,组织申报“吉林市科技进步奖评审专家库补充专家”。积极组织全院各科申报2014年吉林市科技项目19项,经吉林市卫生局审核通过7项。 为了充分调动我院医务人员参与科学研究和科技创新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医务人员的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和团队精神,全面提高医务人员的科研能力和综合素质,开创我院医务人员科研活动新局面,使医务人员尽早进入各专业科研领域,接触学科前沿,了解学科发展动态,今后更好地开展各项科研活动,结合我院实际,特成立了院内科研小组。并多次召开科研小组会议。
    三、加强人才培养:
    鼓励开展中西医结合工作,加强学科带头人和学术继承人的培养,今年5月,省中管局批准在我院骨伤科成立 “李吉平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10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李吉平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为探索建立中医药学术传承和推广应用做出应有的贡献;刘东同志被吉林市卫生局和吉林市人社局授于第一批“吉林市突出贡献名中医”称号;组织医院各科室上交科室近三年发展规划。鼓励年轻医务人员参加不同形式的继续教育,长期进修人员 13人次;短期学习81 人次。并组织外出进修人员汇报会8场,收到很好的学术效果。积极组织医院各科室申报吉林市卫生学科带头人和学科骨干遴选14人。通知,组织各科室上报2014年人才培养计划。
    四、论文、新技术方面
    全院医护人员积极发表论文、申报新技术。2013年全院医护人员全年公开发表国家级及省级论文共计50篇,申报新技术8项。
    五、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方面:
    吉林省2013级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9月1日正式开始 ,我院2013级住陪学员共18人。分别在10个科室进行轮转。科教科为10个相关培训科室选配了教学秘书10人,并在吉林省住院医师规范化管理平台网络系统上为其分配帐号及密码,并与人力资源部共同为其18名住陪学院签订劳动合同。为更好的完成我院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奠定了基础。
    六、临床教学和临床带教方面:
    一年以来,根据我院现有条件合理安排各层次、不同专业学生的临床实习,按时轮转各科。北华大学课间实习125人次、毕业实习18人次,长春中医药大学课间实习32人次,长春中医学院毕业实习、课间实习49人次,吉林医药学院毕业实习61人次。课间实习66人次。吉林卫校课间实习24人次、毕业实习28人次。加强对实习学生出科“实习手册”填写的管理。严格按要求填写。我院将在2014年3月起承担吉林医药学院小班临床教学任务,从接到任务开始,科教科开始做准备工作:积极组织院内各科人员报名参加临床老师培训,并邀请吉林医药学院老师来我院培训讲课4次,同时组织我院参加临床授课老师人员去吉林医药学院观摩教学讲课。
    七、承担基层中医临床培训方面:
    2013年3月,2012年吉林地区中医类别全科医生转岗临床培训班开班,我院接收培训学员29人次,2013年国家县级骨干中医师临床培训班开班,我院接收培训学员8人次。为提高农村卫生人员专业技术水平和整体素质,推动农村卫生事业健康持续发展。根据《吉林市卫生局关于印发2013年全市农村卫生人员培训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我院接收6人次乡镇卫生院卫生人员的培训。
    八、省、市学会任职方面:
    今年以来,我院任省医学会各分会委员43人次,任市医学会各分会委员25人次。同时,我院还承担吉林市医学会、吉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安排的各项任务,积极参加、省、市级相关专业学术委员会的工作。为学会工作献计献策。
    九、继续教育及理论学习方面:
    整理并填报2012年继续教育档案, 2013年4月28日顺利的完成2012年由人社局、卫生局联合继续教育检查及验印工作,合格率达98 %以上。组织医护人员学习公共科目。组织两次全院医务人员参加由呼吸内科李秀茹主任主讲的H7N9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培训,共有956人次参加培训。通过培训全面提高我院卫生技术人员对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防范意识、防控能力和防控水平。从而达到对全面阻截春季传染病暨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在我市的发生和蔓延,在培训结束后还采取了书面考核对所学知识进行了巩固,并发放了培训合格证书。8月为全院医护人员办理了继续教育“华医网一卡通”680人份。10月开始陆续进行2013年省级继续教育讲座,2013年我院申报省级项目并获省继续教育办公室批准共7项,共授予省级学分8分并已组织项目负责人讲课完毕。并在吉林省科教信息管理系统和吉林省CME项目申报系统进行网上反馈讲课内容及听课情况。11月为全院医护人员发放市级学分、省级学分、国家学分。为各科室发放继续教育档案,核对继续教育证书使用情况、对用完的证书统一更换。积极组织全院各科室申报2014年市级继续教育项目16项、省级继续教育项目11项。
    十、医务人员培训方面:
    根据《吉林市卫生系统医务人员基本技能考核和竞赛实施方案》的要求,为加强我院内涵建设,强化医务人员“三基三严”训练,夯实基础质量,规范医疗行为,提高医务人员素质和技能,及医院的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了吉林省吉林中西医结合医院中青年医生、护士基本技能考核和竞赛实施方案.。从7月开始到9月每周利用一个下午进行医务人员基本技能培训。并于10月15日—17日分别在我院和吉林医药学院参加吉林市卫生系统基本技能竞赛。组织医院有关科室进行“三级医师”观摩查房。10月10日下午配合健康管理中心对全院医护人员进行了《怎样做好健康科普讲座》培训,得到到会人员的一致好评。收到了很好的宣教效果。
    十一、教学科研条件方面:
    在院领导的关心和重视下,我院新建了崭新的、多功能的教室为临床教学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女宿舍重新装修,房间及走廊地面都重新铺嵌大理石、墙壁粉刷一新,房间窗户安装沙窗、铁栏杆、屋门及防盗门更换、卫生间和盥洗间分开并安装晾晒衣物的设备,男宿舍卫生间维修,所有这些工作大大的改善了学生的住宿条件。
    十二、生物实验室
    一年以来,我院生物实验室,严格按着卫生局生物实验室
安全相关文件要求,认真做好自查自检工。
    十三、读中医经典
     我院领导高度重视对全院医护人员的中医文化、中医理念的宣传及学习,每周都有科教科提供的“读中医经典”晨读内容供全院医护人员学习。
回顾一年以来的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有很多不足之处,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改进。
 
 





版权所有·吉林省吉林中西医结合医院
医院地址:吉林市长春路9号 邮 编:132000 网址:www.jlzxyjh.com
联系电话:0432-65010567、0432-65010533
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的依据问题。
吉ICP备14000575号 吉市卫网审【2013】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