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有过疼痛的经历么?是不是一有难忍的疼痛感觉(如头面痛、颈肩腰腿痛、疱疹后神经痛、晚期癌痛等全身各种顽固性疼痛)时就想起了封闭,或是人给您建议打个“封闭” ,在或者有人不建议您打“封闭” 。您对封闭真的了解么?真的有很可怕么?
“封闭”一词来源于前苏联,原意是通过在病变部位近端注射局部麻醉剂(当时新发明的麻醉剂是普鲁卡因,现临床已经不再使用),阻断从病变部位传入中枢神经系统的不良伤害刺激,打破由此产生的疼痛恶性循环,把不良伤害刺激“封闭”在局部,从而有利于疼痛症状的缓解和疾病的自然恢复。这个含义强调了当时所流行的“神经反射”的理论,就是我们在中学的时候学的那个著名的巴甫洛夫狗的神经反射实验。
聪明的临床医生总能够迅速地把先进的理论发现应用于临床对病人的治疗之中。医生们对其做出了两项改进:一是将局部麻醉剂直接注射入病变的炎症部位,而不是病变的近端部位,这样的止痛效果更直接、更好;二是在注射的药水中加入皮质激素,通过发挥其强大的消炎作用达到止痛也治痛、治标也治本的效果。再后来,有的医生为了追求“一针灵”,就提高局部麻醉药的浓度,加大激素的使用剂量,同时增加注射药水的容量。显然,治疗效果是更加好了,但随之带来的药物副作用、特别是激素的副作用,在长期反复注射的病人中开始广泛出现。
长期大剂量注射皮质激素,会诱发产生高血压病、糖尿病、消化道溃疡和骨质疏松,以及肥胖、内分泌失调等其他不良反应。而且这些并发症可后遗很长时间,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长期痛苦。因此,人们常常谈“打封闭”而色变,也是有其原因的。
医学科学发展到今天,难道就不能既获得良好治疗效果、又把副作用降为最小吗?
答案是,可以的!我们疼痛医生现在做的“局部注射”治疗,药液中使用极低浓度的局麻药和安全剂量的糖皮质激素,同时注射技术更为精准也就减少了药液使用量,因此相关的副作用明显减少。以我们疼痛科近10年临床治疗经验,没有1例病人出现激素相关的明显副作用和长期不良反应。另外,根据患者病情,我们还会使用其他药物如医用臭氧、透明质酸钠等,这些更和“封闭”不搭边。所以,现代的治疗方法叫做“注射治疗”,而不是打“封闭”。
与口服药物相比,注射药物作用范围更精确、局部治疗作用更强而全身副反应更小,对于颈肩腰腿疼痛,头面痛、颈肩腰腿痛、疱疹后神经痛、晚期癌痛等全身各种顽固性疼痛)是首选的非手术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