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疯子”,更是“拼命三郎”
——记吉林省吉林中西医结合医院
CT科主任马守成
提起马守成,在吉林省吉林中西医结合医院无人不知,谈起马守成,在吉林地区影像学领域内无人不晓。家人、朋友说他是“疯子”,同事、领导评价他是“拼命三郎”,在患者眼中他又变成了火眼金睛的“孙悟空”;他更是儿子、是丈夫、是父亲,可是在这之前,他却始终牢记着自己首先是一名医生。

不忘初心·踏踏实实学做一名医生
如今的马守成是吉林省吉林中西医结合医院CT科的主任,在他的带领下,团队从迷茫中走过,迈上了一条创新、发展的新路。由于工作的努力和奋进,马守成被评为 “江城好人”;荣获吉林省 “吉林好人标兵”称号;又经过层层选拔和推荐,在2016年10月荣登中国文明网发布的“中国好人榜”。
当马守成担起“爱岗敬业”的称号时,很多人都觉得他实至名归,也为他的努力有了回报而感到高兴。但是,马守成对此却看得很淡,他说当初选择学医是父亲给的建议。父亲说“当医生或许很苦,或许需要很多的付出和牺牲,但是医生救死扶伤,这份职业特殊的荣誉感和使命感是别的工作给不了你的。”
正是因为父亲的一番话,马守成开启了自己的医生生涯,也圆了父亲的梦。进入医学院后,从对专业的懵懂到一次又一次的探究深入学科内容,马守成感受到了医学的严谨,也感悟到了医学对百姓带来的重要,由此,他更加一步一个脚印的学习,看专业书籍、查询相关资料。学生时代的他,梦想很简单,就是按照这种踏踏实实、简简单单的做法继续前行,努力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生。
拼命三郎·骨折只休息三天
毕业后,马守成被分配到吉林省吉林中西医结合医院工作。由于是科室年轻骨干,外出学习的机会较多,他每次都能带回一些新技术,跟大家分享的同时也虚心向同事们请教。工作经常让他忘了时间的流走,实在累了就在办公桌上趴一会,时间不够用,他就压缩自己的业余时间,把专业专科放在了前头。渐渐地,他的工作经验越来越丰富,医疗水平不断提升,很多同事都称他是“拼命三郎”,而这样的工作作风也感染、感动着身边的每一位同事。
2009年的一天,马守成洗澡时不慎摔伤,导致腰椎三节骨折。“那种的钻心的疼痛很难忍受。”马守成说。一般人可能早就卧病在床,对于马守成来说也无疑是个难得的可以卧床休息的理由,可是他却不这么想。当时科室人员紧缺,而且没有人会磁共振诊断,自己休息多久就相当于这项检查要停止多久。马守成跟科室的医生说“你们放心,我只躺3天。”
第四天一早,马守成早早就来到了单位,兑现了他的承诺。扎上腰围子、吃了止疼片,坚持为患者做检查。当时,没人能够理解他,科室的医护人员都悄悄说他是傻子,担心他以后会落下病根。
三天时间,对于养病来说显然不够,但是对于马守成来说,只要他能扛下来,三天已经是极限。2015年7月,马守成跟同事们下乡义诊,天气炎热,他喝了瓶冰镇饮料,随后便腹痛不止。带病工作一天半后,满头大汗的他实在挺不住了,这才去做了检查。经诊断,他得了急性胰腺炎,而且已经严重到被下了病危通知书。“15天不能吃喝,只能靠打营养液维持。”铁打的汉子病倒了,住院半个月,体重掉到15斤,人更是憔悴、消瘦了一圈。谁都没想到,就在出院第3天,脖子上还插着静脉营养管,马守成又去上班了。同事们在震惊之余,也深切感受到这就是他,一个只需要三天时间就要重回岗位的医学战士、一个愿意将时间和生命奉献给病患的医学疯子、一个只是默默的做影像医学研究,简简单单为病人着想的好医生。
空留遗憾·子欲养而亲不待
2012年,对于马守成来说可能是最让他五味陈杂的一年。那一年,科里引进了新设备,患者量增加,疑难病例越来越多,可科室医生平均年龄只有28岁,诊断经验不足,离不开他;那一年,孩子刚出生还不满6个月,正是需要父母照顾;那一年,马守成父亲脑出血住院,岳母肺癌晚期……妻子奔波于老人和孩子之间,忙得团团转,见到马守成的时候,说不出的委屈化作了眼中的泪水。而马守成除了安慰,却抽不出更多的时间来照顾这个家。
在科室忙的不可开交的时候,马守成没能有时间照顾父亲,妻子能承担的也已经达到极限,没办法只能请护工去照顾父亲。可他没想到,就在他最忙碌的那段时间,前后不到50天的时间里,家中两位患病的老人相继离世,一个响当当的男子汉,在承受着这样的重压时终于忍不住了……
就在这一年,马守成被市委、市政府授予“感动江城人物”荣誉称号。他在领奖时流着泪说:“本来说好,忙完这段时间,我就好好照顾他们,好好陪陪他们……可是我再没机会了,也终于体会到什么叫做‘子欲养而亲不待’,我对不起我的父母,只能用这个奖来告慰他们的“在天之灵”吧。”
那之后,很多人以为,马守成会因为这件事而冷却对于工作的热情,但是马守成却没有这样,他坦言没能陪伴父亲走完最后时光是遗憾的,可正是因为如此,他才不能让更多人和父亲一样,所以他必须竭尽全力帮助更多病患,让他们能健康幸福的生活。
创新工作•打造线上会诊交流平台
自打工作以来,“忙”成了马守成永远的主题。为了节约时间,马守成一直都想学开车,但是忙忙碌碌的他始终都没挤出时间。有一年年三十的晚上,医院急诊来了一位危重的患者,急需会诊,马守成接到电话从家出发,因为打不到车,他用了将近四十分钟才赶到医院。马守成边等边想,这样把时间花费在交通上不是办法,很容易耽误患者病情。于是,马守成有了在医院附近租房子的想法。经过和妻子多次商量,妻子终于妥协了。放着江南的温馨小屋不住,马守成和妻子租住到了医院附近的旧房子里。对此,妻子怨过也气过,但马守成总是劝妻子,救人比什么都重要!
租住在医院附近的一年时间里,马守成将工作的重心逐渐转移到科室的制度建设和管理中来。他意识到,科室工作需要创新,而创新又离不开技术的支持。为此他在两个方面着手开展工作,一是选拔科室骨干成员去上级医疗单位学习进修,不断带回先进的理念和知识,二是在科室工作流程、制度方面开辟新路子,他设计出全科“夜间微信会诊平台”,只要不是图像太多的片子,他们全科同事就可以在家里会诊,来提高夜班医生的诊断准确率;同时他还积极联系北京、上海的专家通过网络平台,帮助诊断,就这样,通过一个个互联网平台的建设,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让更多的患者不用排队、不用挂号就享受到了国内一流专家的诊断。
作为我省第一批影像专业毕业的学生,马守成始终坚持做一名好医生。20年的坚持努力,让他在2009年被破格提拔为科室副主任,2011年晋升为主任。仅用了3年时间就把只有7个人的小科室,发展成近20人的大科室,从只有低端的CT机到现在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宝石能谱CT、3.0磁共振。从只能做最普通的CT平扫,发展到全市率先开展全身CT能谱扫描,全身血管低剂量扫描,磁共振功能成像检查等先进的检查技术。从默默无闻的小医生,成长为省放射学会委员、省大型医疗器械配比专家组成员、吉林市首届医学影像质量控制中心副主任、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感动江城人物、江城好人、吉林好人标兵。回首这一路,马守成说,他其实一直没有想过自己一定要到达一个什么高度,就是好好的做好自己的事。
对于“爱岗敬业”的称号,马守成坦言,他心中的爱岗敬业就是喜欢这个职业,爱这个职业,一门心思的要把这个专业做强做大。很多在别人看来是疯狂的事,其实在他心里都只是一种坚持,坚持爱这件事、做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