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知伴解】脑梗死离我们并不远 及时治疗是关键
在人们的认知中,脑梗死因其高致残率、高致死率、高复发率往往使人谈“栓”色变,谈“梗”色厉。今天,针对什么是脑梗死,如何预防脑梗死,怎样判断是否患有脑梗死,以及如何治疗脑梗死等常见问题,吉林省吉林中西医结合医院脑病科的医生就为大家一一进行辨别与解析。
脑梗死、腔梗、脑血栓、还是脑栓塞?
很多人分不清自己患有的到底是脑梗死、脑血栓还是脑栓塞,或者在影像检查中发现腔梗却忽略其危险性。其实脑梗死包括了脑血栓和脑栓塞,二者的差别在于发病机制的不同。脑血栓是因动脉粥样硬化等自身病变使管腔狭窄闭塞,或在狭窄基础上形成血栓,造成脑局部急性血流中断缺血缺氧、组织坏死出现相应临床症状。而脑栓塞是因为脑部以外(心脏、肺静脉、颈动脉等)的附壁血管栓或者其他各种病因形成栓子,沿血流堵塞了相应的脑血管引起的。
脑梗死也有轻重之分,根据其血管堵塞面积大小及数量分为腔隙性脑梗死、多发腔隙性脑梗死、多发性脑梗死和大面积脑梗死等。
如何预防脑梗死的发生,需不需要打季节针?
说到这就谈到了脑梗死的高危发病因素,其中属于可干预危险因素有:吸烟、饮酒、饮食(高盐、高糖、高油等)、高血脂、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肥胖、血液学因素(红细胞增多症、白血病等);属于不可干预的危险因素有:年龄、性别及脑血管家族史等。
老百姓不知从何时起风靡通过打季节针来预防脑梗死的发生,每到冬春交替或秋冬交替时,很多人老年人争先恐后的到医院要打“冲血管”的药进行预防治疗。其实这是老百姓对于疾病预防产生的错误认识,也是专业医生不提倡、不建议的。因为脑梗死是慢性且长期的不良生活习惯及饮食习惯引发的,只有通过干预和管控各项脑梗死的高危因素,才能有效预防脑梗死的发生。
人们可以通过以下方法管控诱发脑梗死的高危因素:
1、控(控糖、控盐、控油、控量)
2、降(降血脂、降血压、降血糖、降体重)
3、动(增加运动量)
4、注(关注健康,监测血压、血糖、血脂的变化)
总之、持之以恒的管控,细心入微的关注都是预防脑血管的重要前提。
如何判断我患有脑梗死?
当怀疑脑梗死发生时,可以根据以下症状做是否是脑梗死的基础判断:一是嘴歪、流涎、语笨;二是一侧手脚突然无力或麻木;三是单侧或双侧视物模糊或视力丧失;四是眩晕伴恶心呕吐;五是突发意识障碍。其中尤以眩晕的症状往往容易被患者忽略,误以为是脑供血不足而耽误了最佳的治疗时机。
脑梗死发病多长时间可以进行静脉溶栓?
静脉溶栓是发生脑梗死后最积极的治疗手段,脑梗死静脉溶栓有个时间窗概念,一般认为是4.5-6小时,最佳静脉溶栓时间为3小时以内。3小时之后到4.5小时之内的溶栓出血转化风险及远期并发症的发生率会明显增高,而最长不应超过6小时。
为什么建议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
西医在治疗脑梗死的原则不外乎有改善循环、营养脑神经、抗聚、稳定斑块、清除氧自由基、建立侧支循环等;脑梗死在中医领域属于中风病,其治疗的最大特色在于辩证论治,根据患者不同的体质,发病不同的机制来调整用药;例如肝阳上亢风火上扰型主要以镇肝息风汤加减;考虑风痰瘀滞痹阻脉络型,可以应用大秦艽汤进行加减;考虑痰热腑实,风痰上扰型,可以用星娄承气汤加减;考虑气虚血瘀型可以用补阳还五汤加减。
此外中医治疗中风最大的优势在于针灸,通过特殊穴位的刺激,达到通经活络作用;在急性期脑梗死治疗中早期介入针灸治疗,并配合电针及物理超声波治疗改善神经功能疗效显著;尤其针对吞咽功能障碍的病情,西医的治疗手段非常有限,而中医针灸结合物理超声波治疗效果十分显著。
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脑梗死,虽发病机理不同,但通过各自所特有的治疗手段达到共同的目的才是关键,势必发挥事半功倍的效果。
脑病科咨询电话:0432—6501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