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302 发布时间:2014-01-20 11:13:47
(一)、中医辨证
1、心阳虚弱证
(1)证候;心悸、易惊、气短、头晕、乏力、自汗,动则悸发,静则悸缓,或畏寒肢冷。舌淡苔白,脉细弱。
(2)中医诊断:心悸,心阳虚弱证。
2、肝肾阴虚证
(1)证候:心悸、失眠、多梦、五心烦热,眩晕,耳鸣,急躁易怒、腰痛遗精。舌红少津,脉细数。
(2)中医诊断:心悸,肝肾阴虚证。
3、脾肾阳虚证
(1)证候:心悸、倦怠,少气懒言,大便溏薄,腹满,纳呆;腰痛阴冷,畏寒肢冷,小便不利。舌淡苔白(或白腻),脉沉细迟或结代。
(2)中医诊断:心悸,脾肾阳虚证。
4、气阴两虚兼心脉瘀阻证
(1)证候:心悸、怔忡,气短乏力、喘急、头晕心烦、夜寐不安、胸闷、心痛时作或形寒肢冷。主脉:脉促、结、代、疾、细数或涩细数。舌象:舌质淡暗或暗红、或瘀点或瘀斑,舌苔薄白或少苔。
(2)中医诊断:心悸,气阴两虚兼心脉瘀阻证。
(二) 中医治疗
1、心阳虚弱证
(1)治法:补益心血,温通心阳。
(2)方剂:五味子汤加减和或益气养血片。
(3)方药: 人参20g 黄芪30g 五味子15g 寸冬20g
茯苓50g 桂枝10g 酸枣仁15g 柏仁10g
合欢15g 甘草10g
(4)制剂:水煎剂或片剂。
2、肝肾阴虚证
(1)治法:滋养肝肾,养心安神。
(2)方剂:一贯煎合酸枣仁汤加减和国老调律丸或精芪补肾丸。
(3)方药: 沙参20g 生地20g 麦 冬 20g 枸杞子20g
甘草10g 当归30g 川 芎 10g 川楝子15g
知母 20g 茯苓50g 酸枣仁20g
(4)制剂:水煎剂或丸剂。
3、脾肾阳虚证
(1)治法:温补脾肾,利水宁心。
(2)方剂:理中汤合真武汤随证加减,和(或)国老调律丸、血瘀通片、复方银杏叶片。
(3)方药:人参 20g 附子20g 白术20g 茯苓50g
白芍20g 甘草10g 干姜(或生姜)10g
(4)制剂:水煎剂或丸剂、片剂。
4、气阴两虚兼心脉瘀阻证
(1)治法:益气养阴,活血祛瘀,通痹止痛。
(2)方剂:国老调律丸和(或)血瘀通片、复方银杏叶片。
(3)方药: 炙甘草50g 红 参20g 白术10g 桂枝15g
沙 参20g 枸杞子20g 丹参20g 土虫15g
(4)制剂:按上方比例,精制为密丸。取名“国老调律丸”。
(三)特色疗法
心悸(心律失常)是指气血阴阳亏虚,或痰饮瘀血阻滞,致心失所养,心脉不畅,心神不宁,引起心中急剧跳动,惊慌不安,不能自主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证。脉象或数,或迟,或节律不齐。根据中医整体辩证的理论,调节人体机能平衡。
我们研制了国老调律丸治疗心悸,据《本草正》记载:甘草得中和之气,有调补之功,帮毒药得之解其毒,刚药得之和其性,表药得之助其外,下药得之缓其速。因其随气药入气、随血药入血,无往不可,故称“国老”为君药。红参:健气益气生血,与甘草合用以资气血生化之源。桂枝:温阳化气,振奋心阳等。全方以补益气血、使心气渐足,心阴得充,心脉通,气血流畅,诸药和用,气血双补、阴阳并调、活血祛瘀、使气血充沛、阴平阳秘、血脉畅达。国老调律丸治疗心律失常疗效确切,临床应用广泛,深受患者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