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吉林省吉林中西医结合医院 >>
最新医讯
就诊流程 来院路线
联系方式
地址:吉林省吉林市船营区长春路9号
邮编:132012
电话:0432-65010533
   0432-65010567
   0432-65010666
信箱:jlzxyjhyyyzxx@163.com
【医知伴解】幼儿冬季养生

阅读:453 发布时间:2021-11-01 13:05:08

【医知伴解】幼儿冬季养生

      由于北方的冬季,早晚温差较大,加上气候干燥,室内不能经常通风换气,所以冬季是幼儿极易患上各种呼吸道疾病的多发季节。因此怎样做好幼儿的冬季养生就变得尤为重要。

      一、合理穿衣,及时增减衣服

      幼儿衣服应随气候变化而增减。如果外出时要进行比较剧烈的户外活动则不要给孩子过多地穿衣,因为剧烈运动带来的汗水会把内衣湿透,容易外感风邪,对健康十分不利。睡觉时应脱去外套,盖轻暖透气的棉被,晚上最好用背心式睡袋,防止蹬掉被子着凉。在穿衣方面,要一摸锁骨二摸背。如果锁骨是温热的,说明衣服穿的不多不少,如果后背有汗,甚至衣服已经湿了,就要给孩子及时减少衣物。给孩子穿的衣服不仅要保暖、舒适,更要避免穿得过多、过紧、过硬。

      二、合理安排膳食,注意营养保健

      1、提供足够的能量、多吃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为了抵御寒冷,家长在冬季可给幼儿提供各种肉、蛋、奶制品、豆制品,此类食品富含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等,为幼儿提供较多的热量,供给其身体消耗。幼儿冬天的户外活动相对较少,接受室外阳光照射时间也短,容易缺钙。因此建议家长定期给幼儿补充钙和维生素D,多晒太阳。在冬天,幼儿要多吃富含维生素的食物。维生素A能增强人体的耐寒力;维生素C可提高人体对寒冷的适应能力。苹果、梨、猕猴桃、柚子、桔子等水果都是幼儿冬季补充维生素的佳品。蔬菜类可选择南瓜、红薯、冬笋、萝卜、青菜、大白菜、卷心菜等菜品。

      2、多吃能润燥食物

      冬季气候干燥,可以让幼儿多吃些润燥的食物。萝卜能润喉清嗓、降脾开胃、除燥生津;冬瓜味甘性凉,有清热止渴、利水消肿等功效。另外,蘑菇、苦瓜、银耳等,也有润燥的作用。

      3、冬季幼儿食物应以温热性为主

     冬季应该注意为幼儿多选择一些温热性食物,呵护幼儿脾胃。喝热粥有利于幼儿吸收热量和营养,煮粥时要注意熬煮的时间相对长一些,这样不仅有助于粥里营养物质的充分析出,更有利于肠胃功能较弱的幼儿消化吸收。腊八粥、山药粥、肉末粥、小米粥、茯苓粥、大枣粥等都是冬季幼儿食用的粥类佳品。

      4、保证幼儿的饮水量

      水是人体新陈代谢必不可少的成分。幼儿代谢旺盛,需水量大,个别特异性体质的幼儿还要视情况增加饮水的次数。总之,合理安排幼儿饮食不仅包括充足的热能和各种营养素的供给,还应该注意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之间保持合理的比例关系,这样才能更好地呵护幼儿过冬。

      三、保持幼儿寝室活动场所内空气流通

      虽然天气会逐渐变冷,但在家时还是要保证内空气的流通。做到经常开窗换气, 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每天早上用冷水洗脸,这些对幼儿的健康很有益处。另外,使用空调或取暖器都会使空气变得比较干燥,最好在附近放上一杯水或者用加湿器来保持湿度。

      四、适度的运动和锻炼:

      冬天最适合户外活动,锻炼可增强幼儿体质,增强自身免疫力,晒太阳可以促进体内钙的吸收。此外,阳光也能提高红细胞的含氧量和增强皮肤的调温作用,以及能增强神经系统的活动机能和幼儿的体质。

      五、保护皮肤,避免干燥、干裂

      冬季寒冷干燥,幼儿皮肤中水份散失多,皮脂腺分泌少,皮肤易干裂发痒。让幼儿多吃蔬菜、水果、多喝开水,并常用热水洗手、脚、脸,再适当搽点护肤霜。冬天气候的特征是气温低、空气湿度小、冷空气活动频繁。人体头面部的耳、鼻、口与空气接触的机会较多,不注意保护就容易产生一些病变。

      六、做好幼儿计划免疫工作,定期健康体检

      冬季是疾病的多发季节,要谨防冬季易流行的呼吸道传染疾病,如水痘、腮腺炎、流行性脑膜炎等,定期做好幼儿疫苗的预防接种。

      七、一定要做好幼儿防护工作

      冬季为呼吸道疾病高发季节,加上近两年雾霾天气频频来袭,外出一定要给孩子配戴好口罩,尤其是去人员比较密集的公共场所,如医院,游乐场,商场。戴口罩既是保护自己不被别人感染,也是当自己有了呼吸道症状时保护身边人的有效措施。




版权所有·吉林省吉林中西医结合医院
医院地址:吉林市长春路9号 邮 编:132000 网址:www.jlzxyjh.com
联系电话:0432-65010567、0432-65010533
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的依据问题。
吉ICP备14000575号 吉市卫网审【2013】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