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178 发布时间:2022-01-08 14:02:02
被心脏突然的“咯噔”一下吓到过吗?熬夜时感觉嗓子眼一紧、胸闷一瞬,心跳也从“咚-咚-咚-咚-”变成了“咚-咚咚——咚-咚”,等缓过神来,觉得万幸又后怕。
这令人心惊胆跳的过程,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心脏的跳动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电生理系统,每一次收缩、舒张都在右心房的窦房结指挥下,严格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心脏也可以说是最勤劳的器官,主要功能是为血液流动提供动力,把血液运行至身体各个部分。只有在夜晚睡眠时,身体逐渐放松,对血液的需求减弱,心脏才有机会休息片刻;一旦你熬夜、休息不佳,影响到窦房结的正常工作,使其提前或异端发出号令,就会出现心脏仿佛漏跳了一拍的“早搏现象”。
也就是如果心脏工作时,提前出现一次跳动,之后又突然停顿一下,这种情况就被称为早搏,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正常人和心脏病患者均可能发生,并不是出现早搏就是患上了心脏病。如果心脏咯噔一下只是偶然发生,又没有其他不适的症状,或者有明确的诱因,比如紧张、兴奋、激动等,都属于正常情况,不必过于忧虑。
心脏早搏也不能轻易忽视,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分析是否需要治疗!比如本身患有慢性心脏缺血、心肌病和心力衰竭的患者,如果并发室性早搏,就可能加重原本的疾病,使患者有生命危险,尤其是当心脏射血能力明显减弱时,将会大大增加猝死的风险。
心脏早搏可以根据频率,分为频发早搏(>5次/分钟)和偶发早搏(≤5次/分钟),频发早搏会使心排血量降低、干扰心脏功能,并且病理性的早搏多数都是频发的,并还可能加重原有的病情。一旦出现频发早搏,最好还是及时去医院就诊。
心肌炎、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心脏瓣膜病等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本身就比健康人更有可能出现早搏,或是增加早搏的次数,所以这些患者一定要更加注意,出现早搏就要及时就诊评估,是否需要进一步干预。
导致早搏出现的原因也有很多,除了心脏本身的疾病外,情绪激动、神经紧张、疲劳、暴饮暴食、消化不良、过度吸烟、饮酒、喝浓茶等人群也可引起早搏。
如果健康人群出现早搏——可能是你太累了!
长期生活压力大、精神紧张、焦虑的人,冠心病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人,出现心脏早搏、心律失常的风险也会比其他人高。
据统计,我国每年猝死的人有55万之多,而长期熬夜,是导致猝死的一个重要诱因。长期熬夜,会造成过度疲劳和睡眠不足,身体会优先把血液供给大脑等重要器官。
如果你本身就患有心血管方面基础疾病,在心脏本来就不是很健康强大的情况下,你仍继续熬夜,睡眠不足,它可能真的会在某一天临时宕机,给你带来猝死风险。
如果出现心脏早搏,同时伴有心悸、胸闷,建议及时去医院就诊,确认一下是否需要对症治疗控制症状,或是隐藏的心脏疾病在作怪。
总之,培养良好的生活作息、饮食习惯,适当运动保持身体健康,积极排解焦虑、释放压力,是避免出现早搏、守护心脏安全的首要任务。